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交响曲偏向于古典模式。

题目

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交响曲偏向于古典模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音乐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典型的古典主义交响曲
B.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名为《“英雄”交响曲》
C.舒伯特是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
D.肖邦的《E.小调“革命”练习曲》又名《华沙沦陷》

答案:A,B,C,D
解析:

第2题:

以下关于音乐家描述正确的是()

  • A、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典型的古典主义交响曲
  • B、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名为《“英雄”交响曲》
  • C、舒伯特是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
  • D、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又名《华沙沦陷》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下面谱例出自普罗科菲耶夫的哪一部作品()



A.《古典交响曲》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彼得与狼》

D.《灰姑娘》

答案:C
解析:
《彼得与狼》是普罗科菲耶夫为世界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l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4题: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

  • A、贝尔格
  • B、斯特拉文斯基
  • C、瓦雷兹
  • D、普罗科菲耶夫

正确答案:B

第5题:

相较于老庄,儒家早期更偏向于()

  • A、乾卦
  • B、坤卦
  • C、震卦
  • D、巽卦

正确答案:A

第6题:

海顿的《四季》属于()时期的()音乐体裁。

A浪漫主义时期;清唱剧

B古典主义时期;清唱剧

C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

D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B
1791年,海顿去伦敦,一年中写了歌剧一部、交响曲6部和其它作品20部,他的音乐备受 欢迎。他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海顿曾经考虑加入英国籍并在那里长期生活,但未能如愿。他回到维也纳,盖了新房,并改变其作曲风格,开始写气势宏大的合唱和交响乐作品。他完成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的创作。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的第五个分期,是从1750—1820年,包括前古典主义和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

第7题:

维也纳古典乐派在交响曲的创作上有哪些突破和继承?


正确答案:①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②海顿通过实践最终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四个乐章的特点、模式;莫扎特后期的优秀交响曲作品,在奏鸣曲式两个主题的对比,和声,调性的新颖安排,强烈的戏剧性及情感揭示的深度等方面都已超过了海顿;贝多芬创作的套曲各乐章之间不再仅是对比并置的关系,套曲构思的戏剧性因素使各乐章前后连贯呼应,音乐更加统一。套曲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第三乐章以谐谑曲取代了传统的小步舞曲,它不再是贵族宫廷的典雅气质,而具有粗鲁,戏谑,神秘,惊奇的特征。

第8题:

下列哪部作品被视为反法西斯音乐宣言,又被称为《列宁格勒交响曲》?( )


A.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
B.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C.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
D.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认识。题干中提及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又叫作《C大调第七交响曲》,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以二战时期苏德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全曲气势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9题:

海顿确立了交响曲的四乐章形式,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古典交响曲的标准模式。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前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发展?


正确答案: 奏鸣曲的发展:
1.C.P.E巴赫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宫廷里任羽管键琴师,因此音乐史上对他有 “柏林巴赫”之称。他的作品里集中体现出与“狂飙运动”精神相连的“情感风格”。在C.P.E巴赫的作品中,古钢琴作品占据重要的位置,共有300多首,还有200首左右的奏鸣曲。他的奏鸣曲不是单乐章的,而通常以三个乐章为结构,头尾的两个乐章已具备奏鸣曲式的外部特征。他增加了奏鸣曲这种体裁的戏剧性因素和抒情幻想的气质。
2.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创作500多首羽管键琴奏鸣曲,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3.意大利的阿尔贝蒂在奏鸣曲中,左手常以一种不断反复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从属于右手的旋律,整体和声的节奏变化缓慢,被通称为“阿尔贝蒂低音”。
交响曲的发展:
1.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这种在18世纪60年代风行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快-慢-快”三个段落的结构模式为人们所熟悉,后来逐渐脱离歌剧的演出环境,作为单独演奏的管弦乐曲式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
2.萨马尔蒂尼是18世纪早期交响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写过近百首的交响曲。
3.德国、奥地利地区交响曲的发展,主要是以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的作曲家为代表。曼海姆乐派的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音声部的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也被首席小提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