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1965年2月10日起,应“中央通讯社”社长马星野约请撰

题目

林语堂自1965年2月10日起,应“中央通讯社”社长马星野约请撰“无所不谈”专栏,三年间共写作180篇,并结集为()一、 二集出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无所不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央通讯社1927年5月迁南京,1932年改组建立总社,社长是()。

A.叶楚伧

B.程沧波

C.蒋介石

D.萧同兹


正确答案:D

第2题:

鲁迅:茅盾:朱自清

A.马一浮:郭沫若:巴金

B.王阳明:陆九渊:朱熹

C.郑振铎:林语堂:冰心

D.金庸:古龙:梁羽生


正确答案:C
C  [解析]考查同一省份的文化名人。鲁迅、茅盾、朱自清均为浙江省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郑振铎、林语堂、冰心均为福建省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故选C。

第3题:

1965年起应台湾“中央通讯社”约请撰“无所不谈”专栏是( )。

A.钱歌川

B.洪炎秋

C.夏元瑜

D.林语堂


答案:D

第4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 ,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 ,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 ,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 ,对他说 :“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 :“为什么 ?”马老师蹲下身来 ,俯在晓星耳边说 :“因为我喜欢你啊 !”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 ,游戏中 ,马老师问 :“想让大家一起玩吗 ?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 !”因为有老师的参与 ,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 ,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过后 ,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 ,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 ,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 ,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 “交朋友 ”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 ,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 ,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 ,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 ,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答案:
解析:
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现代学生观认为 :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 ,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 ,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 ,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 ,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 ,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 ,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改正错误 ,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马老师组织了 “交朋友 ”的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教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 ,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 ,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 ,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3)
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做到了因材施教。

第5题:

某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总包单位及时报告后发现伤亡人数又有增加,则( )。

A.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5 日内补报
B.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 日内补报
C.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0 日内补报
D.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 日内补报

答案:D
解析:
一般事故:30 日内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7 日内补报。

第6题:

对雌激素受体起选择性抑制的药物为

A、伊马替尼

B、长春碱

C、他莫昔芬

D、门冬酰胺酶

E、多柔比星


参考答案:C

第7题:

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中国营造学社:( )

A.成立于1930年,社长是朱启钤
B.社长是朱启钤,以研究中国近代建筑为宗旨
C.社长是梁思成,作了大量的中国建筑的调查
D.社长是刘敦桢,他与梁思成先生一起,以研究中国古建筑为宗旨

答案:A
解析:
中国营造学社(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是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创建于1929年北京,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营造学社的成立时间,在《营造论——暨朱启钤纪念文选》多处注明为1930年。

第8题:

在"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中,"九野"之义为( )

A、大片土地

B、九州地域

C、九处星野

D、九荒之地


参考答案:B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道:“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招呼大家一起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希望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1][简答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答案:
解析:
“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晓星与同学关系不好,马老师通过主动与晓星做游戏,还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做游戏,然后通过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使他逐渐在社会发展方面有了极大进步。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马老师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活动来教育、引导晓星发展,说明他认识到了晓星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马老师针对晓星的问题,通过做游戏、开展班队活动等形式,让晓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说教。可见,教师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马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

第10题:

右肺水平裂在侧位片上,起于①()的中部,向前行终止于②()。在正位,此裂一般起自③(),位于④()前肋或肋间,越过右肺野呈发线样阴影。


正确答案:斜裂;前胸壁;肺门部;第4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