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题目

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这与人们对美国的贸易印象刚好相反,进而在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中引起巨大争议,这种争议被称为列昂惕夫反论。

第2题: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


正确答案: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第3题: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

A、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

B、人力技能理论

C、人力资本理论

D、需求相似理论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何谓列昂惕夫反论?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国际贸易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美国的贸易模式赫-俄模型相悖,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故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契机。在“解谜“过程中,出现了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诸如:基辛(Keesing)的熟练劳动说,凯能(Kennen)的人力资本说,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弗农(Vernon)的R&D说。
列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基于多种假设的简单抽象的赫-俄模型难以全面揭示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现象。

第5题:

里昂惕夫悖论


正确答案: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发现的一个理论悖论,即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该悖论说明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第6题:

简述里昂惕夫反论?


正确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53年利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了美国200种产业的情况,对赫—俄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发现:美国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产品相比是更为劳动密集型的。就是说,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之上的。与赫—俄的理论推论正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反论。

第7题:

“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为验证()。

  • A、绝对利益说
  • B、比较成本论
  • C、要素禀赋论
  • D、相互需求原理

正确答案:D

第8题: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是在批判(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A.重商主义

B.里昂惕夫反论

C.比较优势

D.要素禀赋


正确答案:A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批判对象。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斯密在该书中用了大量篇幅批判了重商主义,首次提出绝对优势原理,有力地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被世人公认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由于斯密在该书中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市场机制的基本机理,故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也被世人誉为经济学的圣经。正确答案是A.

第9题:

对里昂惕夫反论进行解释的主要有()

  • A、劳动熟练说
  • B、人力资本说
  • C、技术差距说
  • D、需要偏好相似说
  • E、产业内贸易说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列昂惕夫反论


正确答案:列昂惕夫针对要素禀赋论所提出的一种质疑,基于实证分析,认为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