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和()。

题目

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不凝固,主要取决于

A、血液中的凝血物质>抗凝物质

B、血液中的凝血物质<抗凝物质

C、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物质呈动态平衡

D、血管壁光滑

E、血小板的作用


参考答案:C

第2题:

钙对人体最重要的功能是(  )。


A.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

B.参与血液抗凝

C.调节皮肤结构

D.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

答案:A
解析:

第3题:

胸部损伤后的血胸,其出血不凝固的原因是

A、肺、心和膈肌活动起着去纤维蛋白作用

B、血小板减少

C、血液内凝血物质被破坏

D、不断有活动性出血

E、抗凝物质增多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C:血管壁的完整性
D:纤溶激活物增多
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凝血与抗凝的相对平衡。

第5题: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减少,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答案:B
解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清除血液中内毒素、细菌、凝血酶、其他促凝物质、纤维蛋白、纤溶酶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功能,其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凝血及纤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当其功能障碍时,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则机体血液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之间失衡,因而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6题:

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C.血管壁的完整性
D.纤溶激活物增多
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凝血与抗凝的相对平衡。

第7题: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减少,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E.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答案:B
解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清除血液中内毒素、细菌、凝血酶、其他促凝物质、纤维蛋白、纤溶酶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功能,其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凝血及纤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当其功能障碍时,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则机体血液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之间失衡,因而容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8题:

关于血液净化抗凝史错误的是()

A、Abel、Rowntree和Turner于1913年开始研究HD,用水蛭素抗凝

B、Mclean1916年发现肝素,Thalhimer首先把肝素用于血液透析抗凝

C、1916年Morita首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

D、1961年Morita首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

E、Henny1983年首次在急性血透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抗凝剂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血液分析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B:血沉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C:血沉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D:血细胞比容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E:血细胞比容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答案:B
解析:
考点:血沉测定的方法。[解析]测定血沉时应使用枸橼酸钠溶液抗凝,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血液分析与血细胞比容测定使用EDTA盐为抗凝剂。

第10题:

血液抗凝
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