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斯诺在华的采访活动及其作品的内容与意义。

题目

简评斯诺在华的采访活动及其作品的内容与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年12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2题:

简评晏阳殊愚贫弱私的意义与局限。


正确答案: 意义:
1.认识到了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因此从农村入手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改造农村社会的出发点是对的。
2.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播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该理论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去重建中,注意借鉴平教会的具体做法,晏阳初还在1950年后在泰国、古巴、菲律宾等国指导推行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将初期的“除文盲,做新民”扩展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4.该理论指导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城市中富足的物质生活,扎根农村,为农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光明,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
1.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而不是农民阶级的角度看待农村社会,主观地将农村社会看成一个问题社会而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诉求。
2.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面病态,但没有进一步追究中国农民为什么会愚贫弱私,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之剥削是愚贫弱私的根本原因。
3.该理论的实践缺乏可能性,因为当时国难当头,战火不断,缺乏实践该理论的人才、资金和社会环境。
4.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的乡村建设不能离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而单独进行,中国的问题是整体性的,该理论只做农村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仅就农村问题而言,其最根本的方面是土地分配问题,仅从农村卫生、农民素质等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之苦。

第3题:

简评我国现行《宪法》第13条修正案的意义。


参考答案: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3条,对1982年《宪法》第5条进行了修改,即在第5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的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写进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机关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一切违反法律的政府行为都是违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原则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该条款确立了法律和宪法的至上权威,为我国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宪法依据。

第4题:

简述采访前准备的意义与作用。


正确答案: 采访前准备的意义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记者进一步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2)有助于缩短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距离;(3)有助于记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访,提高工作效率;

第5题:

简述范长江第一次在西北采访的经历、成果、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935年7月,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他追踪观察了解红军北上动向和考察西北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
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在采访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不畏艰险,以及知识渊博的风格和素质。

第6题:

简评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正确答案:①、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促进封建国家的统一。
②、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有利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秦币制是货币史上最早货币立法。
④、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第7题:

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进行角色互换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 (1)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2)由于任何一种角色都是以与之相关联的另一角色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对自己原来角色的认知,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3)角色互换的形式主要有:①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是指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实际去承担另一种角色,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②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的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

第8题:

简评夏宋关系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夏宋和战交替,和辽密切相关,没有迎来长期的和睦。宋初,拓跋氏与宋关系密切,其藩镇地位未被剥夺。夏太祖继迁叛宋后,夏宋矛盾不断加剧,战争随之扩大。联辽抗宋给北宋造成严重边患,也给西夏自身带来损失和影响,夏太宗明德时期一度与北宋修好。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成为北宋在西北最大的威胁。北宋采取强硬态度,拒绝承认,下令削夺赐予元昊的官爵及赵姓,禁止与西夏贸易往来,募人捕杀元昊。夏宋关系恶化。宋廷对西夏实力和宋本身的腐败程度并没有做正确估计,在战争中屡吃败仗。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双方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损失都很大。宋朝耗费大量军资,加速了国内的社会危机。西夏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经济上与北宋断绝贸易后,财力不给,亦无法承受持久的战争。结果双方订立“庆历和议”,缓和了两国关系,促进了西北各族经济、文化交流。但西夏不愿向北宋称臣,也不愿听命于辽,使得夏宋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夏毅宗后期、夏惠宗时期,夏宋关系再度紧张。时值王安石为相,北宋改变被动、消极的边防战略,收复被占土地。但在宋元丰(1081年)四年宋军再次大败,北宋采取“出赛进筑”抑制西夏,西夏只能求助于辽。宋宣和元年(1119年),经辽斡旋,北宋全线停战,双方关系缓和。夏宋和战牵扯了北宋大量精力,使宋更无力对付辽。夏也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趁着夏宋鹬蚌相争,辽渔翁得利,又从宋谋取了更多岁币和物品。


第9题:

简评斯诺在华的采访活动及其作品的内容与意义。


正确答案: 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斯诺勇敢的进入陕北红色区域采访活动4个月,成为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热情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后改名为《西行漫记》。
他的陕北之行的报道,突破国民党多年的封锁,向全世界详尽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

第10题:

在华所持外国常驻记者证过期的外国人自行进行采访报道活动,属于()

  • A、越权采访
  • B、非法就业
  • C、非法采访
  • D、非法旅行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