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神话概念?

题目

试述神话概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神话:是一种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想像、幻想的形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反映产物,是体现着人类原始思维的神奇“故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神话性质?


正确答案: (1)神话是远古先民的具有“真理性”的“百科全书”。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在先民那里是混同为一的,神话中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解释,是先民们学习和传承的对象,是神圣的信条,是诠释万事万物的“教科书”。
(2)神话是远古先民的生活实践指南。
神话在本质上折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植根、产生于原始生活实践,后又融汇、作用于生活实践,成为指导、完善生活的实践指南。
①强化礼仪规范和道德规范。(约束) [远古无法律和完备的道德观念——神话中的“神”——有最高约束力量——先民生活趋向有序化、文明化]
②满足先民心理需求。(信仰) [对神的信仰,巫术文化——神及英雄为精神支柱和心理依托——信心、勇气]
③传承传统,凝聚、增强群体意识。(教化) [强化集体意识与部族传统,沟通思想情感,维系氏族,增强群体意识与凝聚力]
④不自觉加工而成,具有“永久魅力”。(艺术) [神话是不自觉加工的、含有艺术的积极幻想来折射自然与社会形态的口头文学作品。后世许多文艺作品都源于神话。]

第2题:

西方神话的概念是通过哪个国家传入中国的()。

  • A、英国
  • B、西班牙
  • C、日本
  • D、印度

正确答案:C

第3题:

试述农与“本”的概念。


参考答案:

春秋末期,儒家首先提出了“本”的概念,认为治国和个人修养都有“本”。但这里所说的“本”还是道德方面的范畴。最先赋予“本”以经济含义的是墨家学派。它们认为,要做到国富、财足,必须“固本”。“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墨子·七患》)。此时的墨家还没有明确地把“本”解释为农,也没有明确地说“固本”就是重农;但是,他们在论及“足财”的途径时,却一再强调生财必须“力时急”,“时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墨子·七患》)。这里说的“时”,全都是指农时。可见,他们提倡“固本”主要是从重视农业生产的意义上考虑问题,在这里,“本”实际上指的是农。
对“本”的含义作出明确解释的是法家。商鞅规定:“农户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在这里,“本业”就是生产粟、帛的耕织。至此,农的“本业”地位确定。法家之所以把农称为“本”,因为当时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由农提供:战争的基本军需物资如军粮、军服材料、马刍以及其他某些物资都取给于农。而农民又是战士的主要来源:农民不仅占全国人口的最大多数;且又安土重迁,容易征调,朴实愚昧,容易驱使。因此,不仅是国家的生存之本,富国之本,也是强兵之本,争霸之本。战国的管子之学,也十分明确地把农业称作“本业”、“本事”,认为:“上不好本事,„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秦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把“勤劳本事”、“上农”在全国范围树为国策。以农为本的说法,更挟统一之势广为流布,成为此后普遍流行的观点。到了汉代,本即是农、重本即是重农已成了朝野人士众口一词,毫无争议的用法。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受西方影响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第4题:

试述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正确答案: 1.古希腊神话以“力”为本,中国神话以“善”为本
2.古希腊神话中体现的是阿波罗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崇拜的是力与技术大师;组织上以李系神。
而中国神话体的是对人类仁爱善良和征服自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内心的精神追求。

第5题:

试述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正确答案: 由于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既可以作神话,也可以作民间传说来看待,也就是说民间传说与神话之间具有模糊地带。有不少的民间传说来自神话,这就免不了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同时神话和民间传说都具有解释的叙事功能。当然这两种体裁从创作到流传的诸多环节上的区别是明显的:
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结果。
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因此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二者作用不同:在原始初民那里,神话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在部落遇到血亲复仇,领地纷争时,神话可以起到调解的作用;民间传说则依托着真实的存在而富于遐想,它更多表现出的是文学的审美愉悦性。

第6题:

试述神话内容特征


正确答案: 原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神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神圣化与人格化的统一、崇高理想与消极幻想的统一
(1)原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
①原始性:神话内容中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以原始氏族社会为主的自然与社会形式本身(“羿射九日”);当时的人们运用最初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原始思维”创造神话(雷声——雷公碰响双锤),先民对客观事物无法达到理性认识,运用幼稚的想像、天真的幻想解释自然、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是直观的、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的,带有鲜明原始思维特征。
②集体性:神话是原始先民群体智慧的产物,反映氏族集体意识与情感愿望。
③原始性和集体性密不可分。原始性——时代特征,集体性——创作特征;二者有机统一。
(2)神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①神话内容因讲述“神”或“半神半人”而带有神奇性,主人公超常,情节离奇(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②透过离奇的幻想色彩,可看出神话植根于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充分的现实性。(十日暴虐、洪水滔天神话——远古自灾害的广泛发生的现实)
③神奇性与现实性巧妙统一,使神话具有永久魅力。
(3)神圣化与人格化的统一 
①神圣化: 
A、时空背景、主人公及其行为等神圣化。 [时间背景——奇幻迷离;主人公——神力超常、业绩卓著]  
B、内容与仪式神圣化。  
远古神话往往只能在特定严肃场合,由祭司、巫师或德高望重的长者,虔诚庄重的讲诵,不得即兴发挥。 
②神话主体的人格化,是神话内容神圣性的前提和基础。 
原本无神,神是先民按人间生活样式造出来的,自然现象被人格化,神被人性化,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人格的烙印。(《精卫填海》——炎帝女儿溺死于东海——化精卫鸟——衔石、树枝填海——人化鸟的离奇情节、原始氏族复仇习俗、人类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③神奇化与人格化是矛盾对立的,却在神话中完美统一。
(4)崇高理想与消极幻想的统一 
神话表达原始先民崇高理想,来自实践,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寄寓于原始想像与幻想。其中积极幻想与崇高理想有同一性,是神话的社会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神话内容主导方面) 消极幻想:非实践、非科学、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趋向。其荒诞性和落后性,削减神话文化价值,成为后世某些迷信、愚昧思想观念及行为的温床。(神话内容非主导方面)

第7题:

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正确答案: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对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家以税收优惠形式提供的财政补助的数额与日俱增。
但是,随着税收优惠措施的广泛运用,税收优惠失控问题愈发突出此后,西方各国在官方文件中相继引进了这一概念,并利用国家预算对税收支出加以控制,使之不断完善。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税收支出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如美国和前联邦德国)从税收收入的损失这一角度出发,把税收支出定义为:联邦税法条款所允许的从毛收入中不予计列、豁免、扣除、特别抵免、优惠税率、纳税义务延期等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有的国家则强调以是否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来定义税收支出,如法国将税收支出定义为:税收制度的任何立法或行政措施所规定的优惠项目,只要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并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法国税法一般原则所规定的税负相比),就可以视其为税收支出。
而有的国家则从与直接支出相比较的角度来下定义,如澳大利亚把税收支出定义为:原则上可以由直接支出代替的那些特殊的税收立法。所有这些定义的共同点是:税收支出是与“正规”的、“标准”的、“基础”的或“一般可接受”的税制结构的背离。综观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的界定可以看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第8题:

试述法院专递的概念。
法院以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是以现有的特快专递网络为基础,开展的一种更加安全、快捷的邮寄送达方式,是对《民事诉讼法》关于邮寄送达的进一步解释。

第9题:

试述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概念、口头性概念、变异性概念、传承性概念?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文学。反映民众群体生活与愿望,集中群众智慧,融会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反承认和保存。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发众口头上。[“口耳相传”“口传心授”]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民间文学因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使其本身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代相传递,形成传统。

第10题:

试述传说和神话的区别。


正确答案: 神话和传说都有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加上前段研究中对一些经典著作理解片面,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神话就消失了,因而把后期产生的神话称为“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神话和传说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
(1)从题材内容上看,传说更富于社会性,它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基础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更“近于人性”,神话则充满了“神怪性”。传说中也有些虚幻色彩,但不如神话浓厚,而且多含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神话也有这些因素,但它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曲折反映的,它以“自然性”为基础,以“神”的活动为中心,即使是英雄神话,其人形、人性、人情、人味,也带有某种自然的属性。相比之下,传说比神话更接近现实,主人公或生活在人间,或与人间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从表现形式上看,传说叙述人物事件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名有姓,虽然有些事假托的虚拟人物;神话则不然,如;雷公、土地、灶君等,只是统称。有的虽有姓名,如祝融、共工,但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祝融是黄帝的火官,曾奉命去杀鲧。后又帮助成汤伐桀,助武王伐纣,横跨三个朝代十一个世纪,凡人是不可能的。从结构上看,神话古朴、单纯,传说一般情节较为曲折离奇、复杂。由于传说有特定的背景,所以更富有乡土气息。
(3)从产生的时间来看,一般来说,神话早于传说,而传说形成的时间又较神话长。如黄帝,早期是神话人物,他是中央天帝,有四张面孔,主要的神职是司雷雨,后来逐渐历史化,成为炎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以之战于坂泉之野,炎帝兵败,其后裔蚩尤复战于濯蘪;这些历史又传说化,到后期就成了传说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说他发明了指南针,教人制衣裳等,其神格逐渐减弱,人性逐渐增强,这是神话演进为传说的结果。
但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晚期的神话和早期的传说往往有交错的现象,如李冰治水的传说,有人把它归入英雄神话类,因为其“自然性”较强,这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