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儒术

题目

独尊儒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

原因:在汉初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统治者遵循“黄老无为”思想而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治、经济政策,使农民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回复和发展,也使汉朝的统治秩序得以巩固。但是到文景时期,无为而治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王国势力凌驾朝廷,甚至公开举兵反叛;经济秩序混乱,商贾豪民势力日益膨胀,日甚一日地兼并农民;许多农民脱离户籍,以逃避封建赋役;对北方匈奴的妥协退让,致使匈奴对汉朝的无止境侵掠。这都说明“黄老无为”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了。
内容:汉代儒学的思想内容由董仲舒奠定基石。他主张压抑诸侯,加强专职注意中央集权,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天授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思想,力图用刑法加强统治。武帝接受并大力提倡董仲舒的新儒学,在设立“五经博士”后,又在长安城外兴建太学,教授弟子学习儒家经典,并初步建立起通过学校教育选拔统治人才的制度。同时,武帝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条定刑法,重用酷吏。


第2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文教政策。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即“诸不在六艺之科,孑L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绝其道并不一定要取缔各种学术,而是不给它们以发展的条件。通过大力尊崇儒学,给予培养和做官的前途,自然成为大多数士人的追求方向,其他学派也就难以与之“并进”了。“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

第3题:

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指( )。

A.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

B.独尊儒术、提倡佛学、兴太学

C.兴文教、重道德、重选举

D.独尊儒术、兴文教、重选举


正确答案:A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丰大文教策略。

第4题:

秦始皇对待儒家的东西采取什么做法()?

  • A、独尊儒术
  • B、独尊法术
  • C、焚书坑儒
  • D、独尊汉学

正确答案:C

第5题:

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答案:
解析:
汉初所实行的“无为”政治留下了种种社会矛盾,汉武帝登基后,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必须有所抉择。如要实行“有为”政治,是采用法治,还是采用德治?在政治上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汉武帝正是带着这些问题举行贤良对策的。董仲舒对此一一做了回答。董仲舒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即为《对贤良策》。 董仲舒明确指出,"仁谊(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因此,他设计了三大文教政策的具体措施。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依据《春秋》的"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舒认为,要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首先要实现思想的统一,而统一思想应该自上而下。为此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思想统一的基调定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 (2)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为了与独尊儒术相呼应,董仲舒提出国家要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而国家兴办学校 的重点就在于办好中央大学,大学乃“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因此,他建议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任,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 “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目的。

第6题:

简述汉武帝为确保儒术“独尊”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解析:
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统治者希望有能力对国政进行整顿。在文教方面,董仲舒认为,国家必须实现思想的统一思想应该自上而下。他一开始就将思想统一的基调定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 明确指出,“仁谊(义)礼知信五常之道, 王者所当修饰也”。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便是“独尊儒术”。为了确保儒术独尊, 汉武帝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专立五经博士。 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对原先设立的传记、诸子等博士则历久不置,最后事实上归于废止。这样,就促成了独尊儒术的局面。 (2) 开设太学。 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为博士弟子拟定了具体办法,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从此,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正式设立,博士弟子即太学生。太学的设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以后各代王朝都依例设立。 (3)察举制的完全确立。 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察举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人仕途径,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在武帝时期。首先, 在元光元年(前134年)产生了岁举性的科目,即孝廉一科。而且人数也有了具体的规定。这标志着察举以选官常制的姿态登上了汉朝仕进的舞台。其次,武帝时察举取士的 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基本限于现任官吏的范围扩大到布衣之士。同时,察举科目也于 “贤良”之外,增加了 “孝廉” “秀才”等新科目。另外,在选举考试中,儒家学者受到特别的优待,开创了察举制主要以儒术取士的新局面。

第7题:

简述汉代“独尊儒术”文件政策。


答案:
解析:
董仲舒在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提出“独尊儒术”等三条建议,为汉武帝接纳,成为汉代政府的三条文教政策之一。汉初在文化教育上采取宽松政策,给各学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各学派之间相互争雄,势必危及政治思想的稳定。董仲舒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应居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从而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鼓励儒学的发展,对其他各家学说采取排斥态度,达到以儒学统一思想的目的。

第8题:

独尊儒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
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但是独尊儒术也压抑了其他学术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学术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和规格的人才培养。


第9题:

独尊儒术
在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多信奉黄老之学,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出发,实行“我无为而民白化”的治民之策,这样的政治理念特别适宜汉初社会经济恢复时期的现实。但当西汉国力强盛,“清心寡欲”的无为思想就不适宜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要“兴太平”,就要制礼作乐,要“改正朔,易服色”,要举行封禅大典,大兴繁文缛节的建置,而儒学最能符合这种要求。所以,在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第10题:

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