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语出()A、司马迁B、曹丕C、韩愈D、苏轼

题目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语出()

  • A、司马迁
  • B、曹丕
  • C、韩愈
  • D、苏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本同而末异
曹丕的文体论观点。“本”与“末”,分别指文学的本质特征与文体特征。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其“本”相同;而不同的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其“末”相异。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八种,大体上说,奏议书论属无韵之笔,铭诔诗赋属有韵之文;而“末异”中的四类,“雅”和“丽”偏重于语言形式,“实”和“理”偏重于思想内容,而作为对不同文体的界定,这四类都属于风格体貌。可见曹丕的“文本同而末异”,讨论的是文体与风格的关系。

第2题:

曹丕的“诗赋欲丽”作为文体论的观点与以前的文论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诗赋欲丽”是指诗歌、赋体应该(文辞)华美。曹丕以前还没有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文论”,文学基本上还没有独立出来,如《诗经》是“经”,并被看作文学作品。与以前的文论相比,说明曹丕看到了文学作为艺术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的美学特征(即“丽”),认识到文学应该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
这与以前“诗言志”的文论观点是不一样的。“诗言志”中所谓“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所谓“赋诗言志”是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某种政教怀抱。《左传》里常出现的“志”多指政治态度、理想抱负。到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逐渐扩大,其作为人的思想、意愿、感情的一般意义开始受到了重视。譬如《离骚》“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弥节”中“志”的内容除了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还包括了这种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以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

第3题:

()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

A、曹丕

B、曹植

C、刘勰

D、司马迁


参考答案:A

第4题:

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

  • A、《典论·论文》
  • B、《文心雕龙》
  • C、《文章流别论》
  • D、《文赋》

正确答案:A

第5题:

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A、钟嵘《诗品》
  • B、刘勰《文心雕龙》
  • C、陆机《文赋》
  • D、曹丕《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D

第6题:

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的是()

  • A、文以气为主
  • B、诗言志
  • C、诗赋欲丽
  • D、文本同而末异

正确答案:B

第7题:

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铭诔、()。“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正确答案:书论;诗赋

第8题:

简述“文本同而末异”
曹丕认为“文本同而末异”,提出了文体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这里所说的“本”,就当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根本的原则和规律;“末”应当是指各类具体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并连带涉及到了风格问题。

第9题:

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

  • A、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 B、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 C、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 D、《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宜理,铭谅尚(),诗赋欲()。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正确答案:书论;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