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南宋哲学家叶适:“夫欲折衷天

题目

材料1  南宋哲学家叶适:“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方者为良医,尽观而后自为之,故无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          材料2  在知行观上,王阳明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试评析两组材料中反映的知行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鲜叶适制性要求,一般而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色深的鲜叶适制红茶,叶色浅的鲜叶适制绿茶

B、多酚类含量高的鲜叶适制红茶

C、大叶种鲜叶适制红茶

D、中、小叶种鲜叶适制绿茶


参考答案:A

第2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世界本源问题辩论的材料:

材料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有高必有下,有大必有小,皆是理必当如此。如天之生物,不能独阴必有阳,不能独阳必有阴,皆是对。……其所以有对者,是理合当恁地。”

——摘自南宋哲学家朱熹:《朱予语类》卷二、卷九五

材料2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摘自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传习录中》

材料3

“气,物之原也……。天内外皆气,地中亦气,物虚实皆气,通气上下,造化之实体也。是故虚受乎气,非能生气也;理载于气,非能始气也。世儒谓‘理能生气’,……谓理可离气而论……谬幽诬怪之论作矣。”

——摘自明代哲学家王延相:《慎言》

根据以上材料,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1)材料1的观点与材料2的观点有何区别?

(2)材料1中的思想有无合理的因素?

(3)材料3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同材料1,材料2的观点对立的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作者认为,“理”是根本的、主要的,它决定着有天地、有气、有万物,及万事万物的状态,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2的作者认为,“心”是根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事万物皆出白“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材料1的作者坚持“理”是根本,万事万物由“理”而来,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它的合理的因素是有阴即有阳,有阳即有阴,这是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属于古代哲学辩证思维的理论形式,
 (3)材料3的基本观点是,作者认为“气”是万物之本;天地万物“虚实皆气”:“气”是实体,“理”不是实体,“理载于气”,“理”在“气”中,是依赖于“气”的。作者针锋相对地指出,“理能生气”,“理”可离开“气”而存在,这是谬论。
 材料3同材料1、2的关于理气关系论争,实质是古代哲学家对世界万物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它的对立的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第3题:

南宋哲学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伦理思想正确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案:正确

第4题:

重视文学辞章,专门写了《论作文法》来讨论的南宋理学家是:()

  • A、吕祖谦;
  • B、朱熹;
  • C、真德秀;
  • D、叶适

正确答案:A

第5题:

将为富人、富商辩护的思想上升到另一层面,强调“保富”的南宋思想家是()。

A.刘晏

B.李觏

C.叶适

D.马瑞临


参考答案:C

第6题:

按鲜叶适制性要求,一般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色深的鲜叶适制红茶,叶色浅的鲜叶适制绿茶

B、多酚类含量高的鲜叶适制红茶和普洱茶

C、大叶种鲜叶适制红茶

D、中、小叶种鲜叶适制绿茶和普洱茶


参考答案:BC

第7题:

原蚕秋期适熟叶的叶位选择标准是( )。

A.收蚁用第2叶

B.收蚁用第3叶

C.第1龄用第3叶

D.第3龄用第4叶


正确答案:BCD

第8题:

严立课程,宽着意思,久之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这是()的教育管理思想。

A.王安石

B.胡瑗

C.朱熹

D.叶适


正确答案:C

第9题:

首创并丰富了“俄罗斯思想”的哲学家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


参考答案:对

第10题:

鲜叶适制性


正确答案:具有某种理化性质的鲜叶适合制造某种茶类的特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