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A、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B、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C、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D、限制条件:出于不得已而为之E、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查看答案
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为()。A、1年以上15年以下B、1年以上20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问题:甲在商场见一妇女为买一昂贵的珠宝首饰正欲付款,遂上前一把夺过该妇女手中的钱。并大声说:“买这么贵的东西也不跟老公我说一声。”随即逃走。甲构成()。A、诈骗罪B、抢劫罪C、抢夺罪D、招摇撞骗罪
问题: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在主观要件上没有区别。
问题: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称为()。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刑法典D、刑法通则
问题:简述抢劫罪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界限。
问题:关于刑罚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B、刑罚只适用于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人C、刑罚一般由人民法院适用D、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予以适用E、刑罚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制裁措施
问题: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A、甲构成抢劫罪B、丙构成抢夺罪C、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D、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问题:刑罚的确定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司法部
问题:下列属于实质一罪的是()。A、继续犯B、结合犯C、连续犯D、想象竞合犯E、法条竞合
问题:共同犯罪是指()。A、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三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C、二人以上共同犯罪D、三人以上共同犯罪
问题: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是()。A、隔隙犯B、非隔隙犯C、自然犯D、法定犯
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C、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D、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实行强迫劳动,不发报酬
问题: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A、10年B、15年C、18年D、20年
问题: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采取()。A、吸收原则B、并科原则C、混合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
问题: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有()。A、危险的来源不同B、行为的对象不同C、行为的限制不同D、行为的限度不同E、主体的限定不同
问题:下列情形,哪几种根据犯罪的规定,实现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A、甲行贿,但因情节较轻,被免予刑罚处罚B、乙盗窃5000元手表一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C、丙诈骗1000元,经过十年,因超过诉讼时效,公安机关不再追究D、丁是一外国大使馆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因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
问题:试述辨认控制能力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种类。
问题:关于死刑说法正确的是()。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B、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C、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D、死刑案件只能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进行一审E、个别死刑案件可以报高级人民法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