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

题目

试析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律疏议》在我国封建法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唐律疏议》在我国封建法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中国古代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

A.《唐律疏议》

B.《宋刑统》

C.《大明律》

D.《明大诰》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是《明大诰入为了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明太祖特颁布《明大诰》。《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世风,警戒臣民而亲自编定的一部特别刑事法规,内容主要由明朝建立以后施用严刑峻法惩治官民的案例、律法之外的峻令和明太祖的训诫组成。《明大诰》有四篇:《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明大诰》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晋及的法规。《明大诰》的颁布,使得朱元璋时期讲读《明大诰》之风盛行,但是朱元璋死后,《明大诰》逐渐被臣民忘却。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C项。

第3题:

代表中国古代法制最高水平的是( )。

A.《法经》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


正确答案:B
解析: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写律令,同年完成12篇500条的《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人又历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公元 653年)颁行全国,称为《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永徽律疏》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经验,继承了汉代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和礼律结合的传统,使中国封建法律至此发展到最成熟、最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封建立法技术达到最高水平。选项A不正确,《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选项C不正确,宋太祖建隆初年,由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人,主持修律。至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宋刑统》修成,经太祖批准,“模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选项D不正确,《大清律例》于乾隆元年开始制定,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正式颁行天下,成为清朝的摹本法典。

第4题:

中国法制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  )。
A.《大明律》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明大诰》


答案:D
解析:
朱元璋以强行手段普及《明大诰》,以至于“家家有大诰、户户讲大诰”,从而使得《明大诰》成为空前普及的法规,像朱元璋这样推行法律普及的,在法制史上实属罕见。

第5题:

简述中国古代法典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篇章体例的发展演变。


答案:
解析:
(1)《唐律疏议》采用12篇体例,以名例律为首篇。(2)《宋刑统》沿袭《唐律疏议》 12篇体例,但是采用“刑律统类”的形式,在篇内分门。(3)元代地方政府自行汇编的《元典章》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对后世法典的编纂有直接影响。(4)《大明律》改变了唐宋律的传统体例,按六部官制分六律,仍以名例律冠于篇首,共7篇。(5)《大清律例》承用《大明律》的编纂方法,但采用律、例合编的体例。

第6题:

简述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

曹魏邺城的平面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为界限,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两区。这条大道北面与建春门—金明门大道相交,世纪又构成“T”字形的城市主干道系统。这种“T”字形城市纵、横轴线布局队此后中国的都城格局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直到明清时代,它仍是都城主轴线和骨干道路的构造模式。
曹魏邺城的布局改变了汉代以来都城宫殿区分散的布局,中轴线的形成是平面布局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平面规划,对北魏洛阳城,东魏邺南城,隋唐大兴城和长安城的规划,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第7题:

中国古代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根据秦律的规定,对诬告者要实行反坐
B.《魏律》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C.确立于汉文帝时期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反映了汉律的儒家化
D.唐律中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

答案:C
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反映了法律的儒家化,该原则确立于汉宣帝时期。

第8题:

()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最高水平()

A.《唐六典》

B.《贞观令》

C.《唐律》

D.《麟趾格》


参考答案:C

第9题:

关于下列法典在法制史上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B.《法经》是战国时期法制改革运动的代表性成果
C.《汉谟拉比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

答案:B
解析:
《唐律疏议》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又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法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由魏国李悝制定。它是战国时期法制变革运动的代表性成果。故A项错误,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D项错误。故选B。

第10题:

简述周公在中国奴隶制法制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周公制礼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纵观先秦诸子,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称道周公,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了周公的思想。尤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代表人物,对周公更是推崇备至。可以说,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德主刑辅、先教后诛、宽猛相济、刑罪相称等主张大都发端于周公。因此,周公的法律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