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题目

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案: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第2题:

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案:

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托幼园所的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的不同,具体表述如下,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成长。2、能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任务:一、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身体动作的发展,生活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二、语言和认知发展包括,语言发展认知发展两个方面。三、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美感的发展。美感的发展包括,发展婴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兴趣。丰富美术经验,促进他们大胆兔画随意摆弄和创作。

第3题:

英国小学教育目标: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B.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C.促进儿童的生理发展
D.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答案:A
解析:

第5题:

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6题:

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7题:

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答: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包括托儿所的教育目标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托儿所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包括:(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的观念。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第8题:

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A.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B.根据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

C.根据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D.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学前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和()。

A.社会需要

B.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

C.幼儿园教育任务

D.幼儿教育的性质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英国小学教育目标: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A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