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题目

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生理健康特征
1、眼睛有神
2、呼吸微徐
3、二便正常
4、脉象缓匀
5、形体壮实
6、面色红润
7、牙齿坚固
8、双耳聪敏
9、腰腿灵便
10、声音宏亮
11、须发润泽
12、食欲正常
(二)心理健康特征
1、精神愉快
2、记忆良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身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起居作息有规律。这是人体的()需要。

A、生长

B、生理

C、工作

D、基本


参考答案:B

第2题:

生理健康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眼睛有神:眼精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眼神的有无反映了脏腑的盛衰。因此,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人健康的最明显表现。
(2)呼吸微徐:微徐,是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呼吸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3)二便正常:《素问·五脏别论》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是说经过肠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则大便秘结。而大便通畅则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
(4)脉象缓匀: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
(5)形体壮实:指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
(6)面色红润: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而面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
(7)牙齿坚固:因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所以牙齿坚固是先天之气旺盛的表现。
(8)双耳聪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说明耳与全身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若听力减退、迟钝、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
(9)腰腿灵便: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肝肾功能良好。
(10)声音宏亮: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11)须发润泽: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称“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肾脏精气的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肾者„„其华在发”。因此,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12)食欲正常: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

第3题:

监狱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4题:

《先妣事略》中母亲形象的特征有()

  • A、勤劳俭朴
  • B、健康长寿
  • C、待人宽厚
  • D、教子严格
  • E、爽朗豁达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感受器有哪些共同生理特征?


正确答案: (1)需适宜刺激:如声波是听觉细胞的适宜刺激,光波是视觉细胞的适宜刮激。
(2)感觉阈值: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值。任何感受器兴奋都有感觉阈值,低于阈值的刺激不能引起感觉。
(3)换能作用:感受器将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即动作电位),称为换能作用。每种感受器都可视为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4)有适应现象: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少,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第6题:

心肌有哪些主要生理特征?


答案:1.自律性:心肌起搏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而有规律地产生冲动。
2.兴奋性:心肌受刺激后可引起兴奋反应。
3.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将冲动自一处传向相邻部位的性能。

第7题:

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特征有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性、对pH的适应性、对渗透压的适应性、代谢产物、细菌毒力等。

第8题:

从哪四个方面反映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


参考答案:(1)头面的骨肉、眼神、面色、听力、齿发。表现为:①骨高肉满②眼睛有神③面色红润④双耳聪敏⑤牙齿坚固⑥须发润泽(2)预言、呼吸、饮食、二便、生殖等脏腑功能。表现为:①声音洪亮②呼吸微徐③纳食馨香④二便通畅⑤寐寤如常⑥天癸不竭(3)形体、肌肤、关节、肢体运动等外在表现。表现为:①行气相得②肌肤润泽③腰腿灵便(4)情志、记忆、思维语言等精神活动。表现为:①精神愉悦②记忆良好③思维敏捷

第9题:

机体有哪些基本生理特性?


正确答案: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为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适应性。

第10题:

健康长寿与哪些因素有关?


正确答案: 健康长寿者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
②物理因素;
③终身参与运动;
④适量饮酒;
⑤维持性生活至高龄;
⑥饮食因素;
⑦与社会环境有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