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古代传统的领导行为。

题目

试述中国古代传统的领导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躬亲庶务和委任责成型。躬亲庶务及事必躬亲,指帝王尽最大可能亲自处理或独自包揽政务,委任责成是指帝王委政宰相及有司而责其成功,不独自处理政务,也不插手有司事务。
2.操术任使型与推诚委任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议君主采用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的人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此种模式基于“人性恶”的基础,操术任使是“任掌权者以权术控制,驾驭属僚,拿特别属僚并以逆诈守法监督属僚的权利行使方式。推诚委任型领导模式,强调的是一种与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更重视寻找君臣之间的推诚置腹、真诚合作,寻求君臣的一致性、和谐点。
3.温和感化型和严厉监督型。温和感化型模式的基础是“人性本善”。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它承认人们向善的本性,只要权利主体将心比心,用真心对待权利客体,诱发客体固有的善质,创造促使客体向善的条件,那么就能感化权利客体,使客体做出善的行为。严厉监督型领导模式以外在的强制力量为特征,认为人所崇尚的只有“力”,只有“力”才能抑制人性向恶的本能,所以必须严格监督,以强制的力量,使下属不敢不服从上司,人性恶的一面显示了严厉监督型领导模式的合理性。
4.清静无为型。这种领导给民众的印象是“不知有之”。就好像这个领导不存在一样,领导者真的做到了无为而治,身教不言,他虽隐于众,但却能以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使民众以为是自己要那样干的,而不是受领导支使所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现代人和传统人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第一,现代人可以保留传统的东西,却不做传统的奴隶,并且敢于摒弃一切不必要的或阻碍文明继续进步的东西;
第二,现代人靠努力工作和高度的进取心以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出身门第;
第三,现代人具有勇往直前和变革创新的精神,而不听天由命。在行为方式上,现代人重视技术技能,精于计算,惜时守时,讲求效率,办事有计划性,信息广而灵。
在人际关系上,现代人善于互相尊重,既敢于发表意见,又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讲究分配的公正性,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现代人所要求的社会性格,和现代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
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常常利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社会成员或未来社会成员的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也往往更容易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2题:

试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正确答案: (1)采用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的行为。

第3题:

西方现代领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 A、传统领导理论阶段
  • B、领导权变理论阶段
  • C、特质领导阶段
  • D、领导行为阶段

正确答案:B,D

第4题: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从根本上说是“史”的传统。


正确答案:在古代小说早期形成的三个要素中,历史记载和历史观念对小说的影响最为重要、悠久和深刻。这种既表现为本体上的史说同源(渊源于原始神话传说),又表现为形态上的史说同体(早期小说与史说共存),更表现为观念上的史说同质(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对立统一),其影响力贯穿古代小说文体早期形成与发展全过程;而史家记述语言的定型化,则形成言文分离的古代小说语。

第5题:

试述中国古代的人性论。


正确答案: 1、性善说:孟子是中国古代性善说的主要代表。
教育的任务:“求其放心”
教育方法上:注重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说:荀子从他的自然的天道观出发,提出他的性恶论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教育方法上:重视改造和外炼
3、性无善无恶说: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老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
4、性有善有恶说:世硕和扬雄是这一观点的代表。
5、性三品说:董仲舒:“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韩愈:上、中、下三个品级

第6题:

试述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领导行为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领导的职能来看,传统的领导模式强调的是抓组织或关心人(任务趋向或关系趋向;指导或参与),而新的领导行为模式更加注意的是富有魅力、善于激发理想与转换型的领导。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上:好的管理者擅长计划、组织与控制,而卓越的领导者能够成功地建立并组织起上下具有共同的理想,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挖掘潜能,而且还善于授权。
(2)在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上,研究者们从强调领导者个人的特质与行为,转向于越来越强调组织本身的特点(如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领导者和现实的互动、领导者自身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在工作能力上尤其强调劳动者的“软性”的领导能力)、具体的人物情节等因素的作用,适宜的领导风格也越来越与这些因素相关联。
(3)在领导行为有效性研究中,自从费德勒在20世纪中提出权变模式以来,后期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权变的思路展开的,交易型、魅力型、转换型等最新的领导模式都是权变模式的拓展,只不过所强调的权变因素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的深入、实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后来的这些研究深化了费德勒的权变模式,丰富了权变因素的内容。
(4)变与不变的权变统一。情境永远是权变的,在变化的情境中,领导者的自我监控意识与能力是不变的。特质理论强调智力、自我激励与成就驱动;归因型领导模式强调归因过程,即领导者应正确对引起成员行为的因素做出判断与解释;魅力型领导具有超凡的个人品质,能审时度势,即使是权变模式也强调领导者应对不同情境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具有清醒的意识。从这里能够看出,虽然各个模式没有明确强调领导者认知过程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但都强调了其重要性。研究领导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将会成为领导行为有效性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7题:

试述传统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原则。


正确答案: 各传统国际私法解决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和实践:
(1)侵权行为地法说: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是冲突法中最早确立的一个原则。这一学说在过去几乎为各国普遍采用。
尽管各国普遍赞同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原则,但在具体应用中判定侵权行为地在何处,则有较大分歧。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大体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主张以加害行为地为侵权行为地;二是主张以损害发生地为侵权行为地;三是主张凡与侵权事实发生有关的地方,包括行为发生地或损害发生地均可作为侵权行为地,可允许受害人自由选择任一地为侵权行为地。
(2)法院地法说: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魏希特尔和萨维尼,前者认为侵权行为类似于犯罪一样,依据刑事法律的属地原则只能适用法院地法,而不能适用外国的法律。萨维尼从另一角度论证了侵权行为应适用法院地法。其理由是侵权行为责任与法院地的公共秩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建立在一国公共秩序基础上的强行法,具有绝对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效力,而侵权法属于强行法,因此,法院只能适用法院地法。
(3)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与法院地法:侵权行为之债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是指一项行为必须依法院地法和侵权行为地法都构成侵权行为,才能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著名的国际私法学者沃尔夫就主张:侵权行为与侵权行为地和法院地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都有关系,所以,侵权行为之债要同时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

第8题:

试述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


正确答案: (1)、重文轻武,崇文尚柔;
整个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始终居主导地位,统治者以“经学”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阻碍了体育的发展。
(2)、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等级性与非竞争性。
西周、春秋不仅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射礼,而且对不同等级、身份的人,使用的弓箭、箭靶、伴奏乐曲及司职人员,都有严格的规定。
儒学盛行,“重功利,轻嬉戏”的“礼乐观”,造成重伦理教化,而忽视体育的健身价值。把体育看成了“成德成圣”、“完成圆满”的手段。

第9题:

试论述中国古代传统的领导行为。


正确答案:1.躬亲庶务型与委任责任型。
躬亲庶务即事必躬亲,指帝王尽最大可能亲自处理或独自包揽政务。委任责成市指帝王委政宰相及有司而责其成功,不独自处理政务,也不插手有司事务。虽然这两种领导模式看似完全对立,但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却被统治者循环使用,并行不悖。委任责成的领导模式用不着皇帝操劳过度,可以使其出于主动地位,但是委任责成最难做的就是把任务交给什么样的人。
2.操术任使型与推诚委任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议群主采取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的人是法家代表申不害,此种模式基于人心恶的基础。操术任使是使掌权者以权术控制,驾驭属僚,辨别属僚并以逆诈手法监督属僚的权力行使方式。推诚委任型领导模式强调的是一种与操术任使型领导模式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更重视寻求群臣之间的推诚置腹,真诚合作,寻求君臣的一致性、和谐点。推诚委任指的就是掌权者用诚信感染推动下属效力,借以行使监督和指挥权的权力行使方式。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把诚与术相结合。
3.温和感化型和严厉督责型。
温和感化型领导模式基础人性本善,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它承认人们向善的本性,只要权力主体将心比心,用真心对待权力客体,诱发客体固存的善质,创造促进客体向善条件,那么就能感化权力客体,使客体做出善的行为。严厉督责领导模式已外在的强制力量为特征,认为人所崇尚的只有力,只有力才能抑制人性向恶的本能。所以必须严格监督,以强制的力量使下属不敢不服从上司,人性恶的一面显示了严厉的责任型领导模式的合理性。但是如果领导乐于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干涉别人做事过程,下属就会自然养成唯命是从、因循守旧、失去主观创造性。
4.清静无为型。
老子认为太上型领导是领导的最高级别,这种领导给民众的印象好像这个领导不存在似的,领导者真正做到了无为而治,身教不言。他虽隐于众,却能以无形的影响力合感召力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使民众以为是自己要那样干的,而不是受领导指使所为。企业领导者在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和引导过程中,都表现出不同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从强制、威胁和要求到耐心说服、恳求等,从彻底独裁到完全民主,各种领导方式形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第10题:

试述中国古代中枢组织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三代时期,以王为核心的国家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系统:政务官系统,神祇官系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总领全部政事务的长官,或为相,或相、将并立,协助国君治国。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体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突出变化是三省制的初步形成,三省诸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宋元国家组织的核心由"二府制”变成一省制。明代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内阁——六部制度与宦官制度。清朝国家组织的中枢是军机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