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阶段的猪,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采用不同的日粮及饲养方式。按照这一要求,生产上对初次配种的妊娠母猪通常应采用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对产后体况较为瘦弱的泌乳期母猪则宜采用()的饲养方式。

题目

科学养猪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生理阶段的猪,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采用不同的日粮及饲养方式。按照这一要求,生产上对初次配种的妊娠母猪通常应采用步步高的饲养方式;对产后体况较为瘦弱的泌乳期母猪则宜采用()的饲养方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配种前短期优势主要是对体况差,哺乳期配种及初配母猪,在配种前2周,提高饲粮量和饲养水平,以达到复膘,促进正常发情和增加排卵,提高产仔数的饲喂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有()()()三种。母猪的泌乳高峰一般出现在分娩后的第()天。


正确答案:抓两头顾中间;步步登高;前精后粗;20-30

第3题:

初配母猪适合用()的饲养方式。


本题答案:步步升高

第4题:

膘情好的妊娠母猪可采取()方式饲养。


正确答案:前粗后精

第5题:

步步登高的饲养方式适合于初产及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两头精、中间粗”的饲养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论述妊娠母猪的营养特点,应采取的饲养方式和饲养体制。


正确答案: 1.合成代谢率高。妊娠母猪对饲料营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而且当营养不足时,还可以分解自身体内营养,以保证胎儿发育。妊娠母猪在激素(孕酮、生长激素)作用下,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同一饲粮,妊娠母猪对消化N利用率为99%,而空怀母猪为69%)。妊娠母猪在低能量、低蛋白水平下,仍能获得满意的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即基于上述原因。NRC在20年内,将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下降33%。
2.妊娠母猪的营养用于维持、母体组织和胎儿生长三个方面。妊娠前期,胚胎小,所需营养物质少,母体本身增重多,而后期胎儿增重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母猪本身增重减少。
3.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相关变化:1)妊娠期采食量多,则哺乳期采食量减少。2)母猪妊娠期增重多,则哺乳期减重多。3)妊娠母猪过肥,会导致产后食欲不振,故应避免妊娠期增重过多。
由于妊娠母猪营养需要的特殊性,母猪在妊娠期的饲养,应采取“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妊娠后期(最后一个月)提高饲粮营养水平或增加喂料量,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还能促进母猪乳腺的充分发育,为产后泌乳奠定基础。
饲养机制:1.饲养方式:可分为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小群饲养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性情强弱相近的2-3头母猪关在同一圈中饲养,每头占地不少于3平方米,优点是可自由活动,吃食争抢可促进食欲;缺点是吃食不均匀,应激多,易流产,卫生差。单栏笼养优点是吃食均匀,应激少,便于管理,卫生好。缺点是缺乏运动,肢蹄病多。
2.前期控料:夏日喂全价料2KG左右;冬2.2KG。按体况、气候条件、饲料营养含量等确定喂料量。后期增加喂量(妊娠80天后至产前3天)冬2.5-3.0KG;夏2.3-2.5KG。
3.严禁喂发霉、腐烂、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粉浆、粉渣、有刺激性的酒糟等要避免用于怀孕母猪。菜籽饼、棉籽饼不脱毒时尽量不要喂,脱毒后可按日喂量的10-15%加入。
4.防止机械性流产。日常管理中要防止挤、打、咬、跌。前期可合群,后期最好单栏饲养。
5.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的危害。
6.防病。如流行性脑炎(乙型脑炎)夏天秋初产仔期发生较多,尤其1-2胎的小母猪发生较多。蚊子和吸血昆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者,在头一年被蚊子咬过的母猪都具有免疫性,故初产母猪最易发生。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头胎母猪预防乙脑一般在流行期前一个月前后注射乙脑弱毒疫苗。此外,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等都会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等。初产母猪和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一定要打细小病毒疫苗。

第9题:

某猪场饲养500头母猪,为了提高繁殖率,必须掌握母猪发情与排卵规律及交配适期。 降低性欲及精液品质的配种方式是()。

  • A、重复配种
  • B、单次配种
  • C、双重配种
  • D、多次配种
  • E、三次配种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如何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正确答案: 牛在产后开始泌乳到下次干乳期前的一段时期称为泌乳期。奶牛的泌乳期为10个月左右,总体上根据泌乳初期、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
1.泌乳初期泌期初期是指母牛产后10~15天这一段时间,也叫身体恢复期。饲养管理的要点是;针对母牛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很大、损失大量水分、体力很差的特点,先给母牛喂养温热的麸皮盐水粥(麸皮1~2㎏、食盐0.1~0.15㎏、碳酸钙0.05~0.10㎏、红糖200g、温水15~20㎏)以补充水分,有助于体力恢复和胎衣的排出,并给予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对体质好、没有乳房水肿的奶牛,产后第1天就可喂多汁饲料和精料,根据消化情况适当增加精料量和多汁饲料量。体质弱的母牛,产后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从第4天起开始增加精料和多汁料喂量,每天增加的精料量不超过1㎏。体质好的牛产后第一天按产前日粮饲喂,从第2天开始每日增加0.5~1.0㎏精料喂量,2~3天后每日增加0.5~1.5㎏精料喂量,只要产奶量继续上升,精料给量就继续增加,直到产奶量不再上升为止。
2.泌乳高峰期泌乳高峰期是指泌乳初期到产乳高峰期,即产后15~60或90天这段时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高产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3.6%以上,中产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8%。多喂优质干草,青贮水分不要过高(小于60%)。干草进食不足可导致瘤胃酸中毒和乳脂率下降。多喂精料,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必要时可在精料中加入保护性脂肪。日粮精粗比例为60:40到65:35。
3.泌乳中期泌乳中期是指泌乳高峰期之后至210~240天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奶牛的产奶量逐渐下降,日下降幅度为5%~7%。母牛体重自第20周开始恢复,日增重为0.5㎏。此期奶牛饲养的主攻方向是抓稳产,应尽量降低泌乳量的下降幅度。随着泌乳量的下降,要逐渐按产量调整精粗料比例。饲料的下降速度应慢于产奶量的下降速度。
4.泌乳后期泌乳后期是指干乳之前的60~90天这段时间。此期的饲养重点是减缓降奶速度,保胎并恢复体重。日粮的组成以产奶量和体重为依据,每7~10按产乳量调整一次精料的喂量,使母牛在此期间尽早、尽可能快地恢复体重,这不仅对健康有利,还可缓解产奶量的下降,节省饲料。一般情况,日粮干物质采禽量应占体重的3.0%~3.2%,精粗比为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