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目出现规范要求的指标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当()。A、增加结构受力构件截面,直到满足计算要求B、调整结构墙柱布置,优化受力体系C、检查计算参数、折减系数是否仍有可优化空间D、与建筑专业沟通,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调整梁柱墙的截面

题目

当项目出现规范要求的指标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当()。

  • A、增加结构受力构件截面,直到满足计算要求
  • B、调整结构墙柱布置,优化受力体系
  • C、检查计算参数、折减系数是否仍有可优化空间
  • D、与建筑专业沟通,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调整梁柱墙的截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碰撞检查功能中,能够检查建筑与结构图纸中的标高、柱、剪力墙位置是否正确的功能是()。

A.设备内部各专业碰撞
B.解决管线空间布局
C.建筑与结构专业的碰撞
D.建筑、结构专业与设备专业碰撞

答案:C
解析:
建筑与结构专业的碰撞主要包括建筑与结构图纸中的标高、柱、剪力墙等的位置是否不一致等。

第2题:

建筑工程中由基础、梁、板、柱、墙、屋架等构件所组成的起骨架作用的、能承受直接和间接“作用”的体系称为(  )。


A. 平面形状

B. 柱网布置

C. 建筑结构

D. 建筑系数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设工程计价》第三章第二节,应选C项。 这是建筑结构的定义。

第3题:

砌体结构是()。

A、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B、由墙体和混凝土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C、由砖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D、由砖、石、砌块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答案:B

第4题:

下列碰撞检查功能中,能够检查建筑与结构图纸中的标高、柱、剪力墙位置是否正确的功能是()。

  • A、设备内部各专业碰撞
  • B、解决管线空间布局
  • C、建筑与结构专业的碰撞
  • D、建筑、结构专业与设备专业碰撞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作用效应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
B.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
C.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D.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应根据设防烈度选择适当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A项,根据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11.3条规定,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C项,根据第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第6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符合
B. Ⅱ、Ⅲ符合
C. Ⅲ、Ⅳ符合
D. Ⅰ、Ⅳ符合

答案:A
解析:
I项符合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3条和6.2.3条及条文说明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也就小于50%,该结构就可判断为非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则有关框架结构底层柱底部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不需要进行相应放大。
Ⅱ项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6.2.13条条文说明第2款规定,计算地震内力时,抗震墙连梁刚度可折减;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第3.5.2条条文说明规定,抗震结构体系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塑性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Ⅳ项不符合规范要求,根据3.5.3条第3款规定,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第7题:

【试题要求】
1.任务描述
图 1 为 12 层复式住宅建筑平面图,图 2 为结构平面布置图。该地区为 7 度抗震设防,结构形式为剪力墙体系,剪力墙厚 240mm。体系中有短肢剪力墙(备注①),一般剪力墙(备注②)、连梁等结构构件。平面中有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等现象,应按抗震规范的要求对平面进行完善,做到设计合理,并接任务要求进行标注。


2.任务要求
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1)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对平面结构不符合要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允许加楼板)。
(2)在梁柱连接有偏心的地方标注偏心距。
(3)将平面中须按结构柱设计的剪力墙墙肢涂黑(当矩形截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 3 时,宜按柱进行计算)。
(4)将部分暗柱予以涂黑(此部分暗柱是当剪力墙墙肢的中间与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为减少梁端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所加的暗柱)。
(5)为使平面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能尽量重合,在外墙的某合理位置处,按图例开洞。
(6)按剪力墙连梁的定义,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 5 的连梁(编者加注:连梁最小高度按照 300mm 计算),应按连梁设计,在平面中画出剪力墙连梁(两边为短肢和一般剪力墙,编者加注:本题需要画出的剪力墙连梁,仅限于一字形剪力墙,L 形、T 形剪力墙不计算在内)。
(7)按结构设计的概念,标出一字形的短肢剪力墙。
3.图例(见下表)

4.备注
(1)注①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截面厚度之比为 5~8 的剪力墙。
(2)注②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截面厚度之比大于 8 的剪力墙。


答案:
解析:
详见图 3。

第8题:

某11层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33m,剖面如题23~24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场地类别Ⅱ类,异形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筋、箍筋采用HRB400。框架梁截面均为200mm×500mm。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20%。



题23:假定,异形柱KZ1在二层的柱底轴向压力设计值N=2700kN,KZ1采用面积相同的L形、T形、十字形截面(见题23图)均不影响建筑使用要求,异形柱肢端设置暗柱,剪跨比均不大于2。试问,下列何项截面可满足二层KZ1的轴压比要求?(  )


A. 各截面均满足要求
B. T形及十字形截面满足要求,L形截面不满足要求
C. 仅十字形截面满足要求
D. 各截面均不满足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表3.3.1,本题中异形柱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异柱规》表6.2.2,L形柱、T形柱及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分别为0.55、0.60及0.65,考虑异形柱肢端设置暗柱,剪跨比均不大于2,L形柱、T形柱及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分别为0.55、0.65及0.70。
本题中三类柱截面面积均为:200×(500+500+200)=240000mm2;
KZ1轴压比为:N/(fcA)=2700000/(16.7×240000)=0.67>0.65。
L及T形截面不满足要求,仅十字形截面满足要求,故答案选C。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异形柱轴压比的定义及限值要求。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首先判断出本题中异形柱的抗震等级;
②根据《异柱规》表6.2.2的规定及注解,确定最终L形柱、T形柱及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分别为0.55、0.65及0.70。
③求得KZ1轴压比,与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第9题:

连墙件与建筑物的连接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调整下列哪些参数()

A风荷载

B排距

C纵距

D连墙件设置方式


A,B,C,D

第10题:

台风灾害发生时,建筑物哪类构件最易发生损坏?()

  • A、墙、柱等竖向受力构件
  • B、门、窗及填充墙等围护构件
  • C、梁、板等水平受力构件
  • D、隔墙、檩等非结构构件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