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些不是rdd的特性()A、心跳机制B、task的分发C、task的回收D、task执行情况的监测

题目

以下哪些不是rdd的特性()

  • A、心跳机制
  • B、task的分发
  • C、task的回收
  • D、task执行情况的监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YoucreateanewAutomaticDatabaseDiagnosticMonitor(ADDM)task:instance_analysis_mode_task.ToviewtheADDMreport,youusethefollowingcommand:SQL>SELECTdbms_addm.get_report(’my_instance_analysis_mode_task’)FROMdual;YouwanttosuppressADDMoutputrelatingtoSegmentAdvisoractionsonuserSCOTT’ssegments.Whatwouldyoudotoachievethis?()

A.AddafindingdirectivefortheADDMtask.

B.AddasegmentdirectivefortheADDMtask.

C.AddaparameterdirectivefortheADDMtask.

D.DisabletheSegmentAdvisorfromtheAutomaticMaintenanceTask.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下面属于控制算子的是()

  • A、driver只有一个创建连接的功能
  • B、driver可以分发task任务
  • C、driver可以对task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
  • D、driver可以回收task运行的结果

正确答案:A,C,D

第3题:

What is the outcome of this block of code?()

A. It creates a task and workload, and executes the task.

B. It creates a task and workload but does not execute the task.

C. It produces an error because a template has not been created.

D. It produces an error because the SQL Tuning Set has not been created.


参考答案:A

第4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indicate why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the user demonstrate the task they are trying to perform?()

  • A、To help the technician learn how to perform the task 
  • B、To determine if the user is performing the task properly 
  • C、To determine if the user is authorized to perform the task 
  • D、To help the technician determine if there is a better way to perform the task in question 

正确答案:B

第5题:

driver的特性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driver只有一个创建连接的功能
  • B、driver可以分发task任务
  • C、driver可以对task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
  • D、driver可以回收task运行的结果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x86汇编语言代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在某嵌入式安全监测系统中,对某任务的加工操作需通过数据采集(Collect_task)、计算(Calculate_task)这两个不同的程序段来完成,并且执行程序段Collect_task和Calculate _task的顺序及次数有如下约定:

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1次)→Collect_task(5次)→Calculate_task(4次)→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2次)

表6-22 所示为x86系统部分指令及寄存器说明。

采用逻辑尺控制法实现以上要求的汇编程序如下:

【汇编程序代码】

N EQU (1)

RULE EQU (2)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AX,RULE

MOV CL,N

LOP: SAL AX,1

JC (3)

Collect: CALL Collect_task ;执行Collect_task程序段

JMP (4)

Calculate:CALL Calculate_task ;执行Calculate_task程序段

NEXT: (5)

JNZ (6)

MOV AH,4CH ;功能号送入AH寄存器

INT (7) ;结束程序运行,中断返回

(8)

END START

请根据试题的要求,将汇编程序代码中(1)~(8)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1)16或等价的二进制数“00010000B” (2)20F3H或等价的二进制数“0010000011110011B” (3)Calculate (4)NEXT (5)DEC CL (6)LOP (7)21H (8)CODE ENDS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利用逻辑尺控制法进行循环程序设计的程序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在本案例的循环程序中循环体又内嵌有多个不同的分支结构。每执行循环体一次将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标志位去执行具体的分支程序。试题要求采用逻辑尺控制法实现对于这种结构的循环程序设计。逻辑尺控制法首先应设计一把逻辑“尺”即用字节、字、双字甚至根据需要所设置的多字节中的各位表示不同的操作如果需在循环中执行更多分支也可采用多位组合。 ②题干中对执行程序段Collect_task和Calculate_task的顺序及次数做了如下约定: 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1次)→Collect_task(5次)→Calculate_task(4次)→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2次) 由于程序只简单执行两种不同的程序段因此用一位“0”或“1”来分别标志转向执行两种不同的分支操作。执行程序段Collect_task和Calculate_task共有16次因此采用一个字(16位)来分别表示这两个程序段的执行顺序和次数。因此(1)空缺处可填人循环的总次数“16”或者是等价的二进制数“00010000B”。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设计出相应的逻辑尺如图6-25所示。 图6-25中阴影部分是程序段Collect_task执行的顺序和次数其余是程序段 Calculate task执行的顺序和次数。注意执行“Collect_task(2次)”中第1次执行的 Collect_task任务是放置在逻辑尺的最高位还是放置在逻辑尺的最低位由程序段中算术左移操作语句“SAL AX1”决定。将图6-25所示的逻辑尺的参数定义转换成等价的十六进制数0010 0000 1111 0011B=20F3H。因此(2)空缺处可填入“20F3H”或者是等价的二进制数“0010000011110011B”。 ③程序中已给出代码(CODE)段定义伪指令“CODE SEGMENT”由于段定义伪指令的格式是: 段名>SEGMENT[定位方式][连接方式工类别名] 段名>ENDS 因此在模块结束伪指令“END START”之前需安排一条“CODE ENDS”即(8)空缺处需填入CODE段定义结束伪指令一“CODE ENDS”。 ④由于程序段中已给出“功能号送入AH寄存器”及“中断返回”等关键信息由此可判断(7)空缺处需填入某一个中断类型码。由于软中断类型码通常取20H~27H其中系统功能调用的通用格式是: 功能号送入AH寄存器 INT 21H 语句“MOV AH4CH”中“4CH”就是相应的功能号因此(7)空缺处需填入“21H”。 ⑤结合逻辑尺控制算法的设计思想和试题中给出的指令及寄存器说明表仔细分析试题的程序段先填写(3)、(4)、(6)空缺处的标号内容最后完成(5)空缺处循环计数减1操作(DEC CL)的推理。以下给出该程序段的每条语句的详细解析。 N EQU 14 ;定义循环的总次数 RULE EQU 183CH ;定义逻辑尺 CODE SEGMENT ;CODE段定义伪指令 ASSUME CS:CODE ;段寄存器说明伪指令 START: MOV AXRULE ;AX←逻辑尺标志 MOV CLN ;CL←循环的总次数 LOP: SAL AX1 ;算术左移操作CF←逻辑尺最高位 JC Calculate ;当CF=1时转至Calculate标号处 Collect: CALL Collect_task ;当CF=0时执行Collect_task程序段 JMP NEXT ;无条件转至NEXT标号处 Calculate:CALL Calculate_task ;执行Calculate_task程序段 NEXT: DEC CL ;循环计数CL←CL—1 JNZ LOP ;若CL≠0转至LOP标号处继续循环 MOV AH4CH ;若CL=0结束程序运行返回 INT 21H ;系统功能调用 CODE ENDS ;CODE段定义结束伪指令 END START ;模块结束伪指令
(1)16或等价的二进制数“00010000B” (2)20F3H或等价的二进制数“0010000011110011B” (3)Calculate (4)NEXT (5)DEC CL (6)LOP (7)21H (8)CODE ENDS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利用逻辑尺控制法进行循环程序设计的程序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在本案例的循环程序中,循环体又内嵌有多个不同的分支结构。每执行循环体一次,将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标志位去执行具体的分支程序。试题要求采用逻辑尺控制法实现对于这种结构的循环程序设计。逻辑尺控制法首先应设计一把逻辑“尺”,即用字节、字、双字,甚至根据需要所设置的多字节中的各位表示不同的操作,如果需在循环中执行更多分支,也可采用多位组合。 ②题干中对执行程序段Collect_task和Calculate_task的顺序及次数做了如下约定: 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1次)→Collect_task(5次)→Calculate_task(4次)→Collect_task(2次)→Calculate_task(2次) 由于程序只简单执行两种不同的程序段,因此用一位“0”或“1”来分别标志转向执行两种不同的分支操作。执行程序段Collect_task和Calculate_task共有16次,因此采用一个字(16位)来分别表示这两个程序段的执行顺序和次数。因此(1)空缺处可填人循环的总次数“16”,或者是等价的二进制数“00010000B”。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设计出相应的逻辑尺,如图6-25所示。 图6-25中,阴影部分是程序段Collect_task执行的顺序和次数,其余是程序段 Calculate task执行的顺序和次数。注意,执行“Collect_task(2次)”中第1次执行的 Collect_task任务是放置在逻辑尺的最高位,还是放置在逻辑尺的最低位,由程序段中算术左移操作语句“SAL AX,1”决定。将图6-25所示的逻辑尺的参数定义转换成等价的十六进制数,0010 0000 1111 0011B=20F3H。因此(2)空缺处可填入“20F3H”,或者是等价的二进制数“0010000011110011B”。 ③程序中已给出代码(CODE)段定义伪指令“CODE SEGMENT”,由于段定义伪指令的格式是: 段名>SEGMENT[定位方式][连接方式工,类别名,] 段名>ENDS 因此在模块结束伪指令“END START”之前需安排一条“CODE ENDS”,即(8)空缺处需填入CODE段定义结束伪指令一“CODE ENDS”。 ④由于程序段中已给出“功能号送入AH寄存器”及“中断返回”等关键信息,由此可判断(7)空缺处需填入某一个中断类型码。由于软中断类型码通常取20H~27H,其中系统功能调用的通用格式是: 功能号送入AH寄存器 INT 21H 语句“MOV AH,4CH”中“4CH”就是相应的功能号,因此(7)空缺处需填入“21H”。 ⑤结合逻辑尺控制算法的设计思想和试题中给出的指令及寄存器说明表,仔细分析试题的程序段,先填写(3)、(4)、(6)空缺处的标号内容,最后完成(5)空缺处循环计数减1操作(DEC CL)的推理。以下给出该程序段的每条语句的详细解析。 N EQU 14 ;定义循环的总次数 RULE EQU 183CH ;定义逻辑尺 CODE SEGMENT ;CODE段定义伪指令 ASSUME CS:CODE ;段寄存器说明伪指令 START: MOV AX,RULE ;AX←逻辑尺标志 MOV CL,N ;CL←循环的总次数 LOP: SAL AX,1 ;算术左移操作,CF←逻辑尺最高位 JC Calculate ;当CF=1时,转至Calculate标号处 Collect: CALL Collect_task ;当CF=0时,执行Collect_task程序段 JMP NEXT ;无条件转至NEXT标号处 Calculate:CALL Calculate_task ;执行Calculate_task程序段 NEXT: DEC CL ;循环计数,CL←CL—1 JNZ LOP ;若CL≠0,转至LOP标号处,继续循环 MOV AH,4CH ;若CL=0,结束程序运行,返回 INT 21H ;系统功能调用 CODE ENDS ;CODE段定义结束伪指令 END START ;模块结束伪指令

第7题:

以下关于driver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river只有一个创建连接的功能
  • B、driver不能分发task任务
  • C、driver可以对task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
  • D、driver可以回收task运行的结果

正确答案:A,B

第8题:

You create a new Automatic Database Diagnostic Monitor (ADDM) task: instance_analysis_mode_task. To view the ADDM report, you use the following command:You want to suppress ADDM output relating to Segment Advisor actions on user SCOTT‘s segments.What would you do to achieve this?()

A. Add a finding directive for the ADDM task.

B. Add a segment directive for the ADDM task.

C. Add a parameter directive for the ADDM task.

D. Disable the Segment Advisor from the Automatic Maintenance Task.


参考答案:B

第9题:

spark中的persist算子的源码中具有哪些参数()

  • A、心跳机制
  • B、task的分发
  • C、task的回收
  • D、task执行情况的监测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You schedule a task to run after 15 minutes. After an hour, you check the Event Viewer system log. It contains the error message: "The Task Scheduler service failed to start". You want to run the scheduled task again. What should you do before restarting the Task Scheduler? ()

  • A、Set the Task Scheduler service to log on as a Local System account.
  • B、Set the task scheduler service to interact with the desktop.
  • C、Restart the remote procedure service called RPC service.
  • D、Log off then on using an account in the power users group.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