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裂纹的特征及成因是什么呢?

题目

内部裂纹的特征及成因是什么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金属夹杂物的特征及成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特征:
1)在横向低倍试片上可以看到带有金属光泽的、与原钢组织不同的金属;
2)多在钢锭尾部出现;
3)纵向断口上呈现条状组织;
4)在显微镜下看,金属夹杂处与原组织呈两种不同的组织。
成因:
1)冶炼温度低废钢未融化;
2)出钢槽、钢包中有残钢;
3)钢瘤落入模中;
4)钢锭铁牌、吊环落入模内;
5)其它金属偶然进入钢中。

第2题:

内部裂纹的特征及成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在横向低倍试片上呈弯曲裂纹或直裂纹,有些裂纹象“鸡爪”及“人字形”;
(2)在横向试片上呈凹凸不平的“鸡爪”及“人字形”裂纹,裂纹侧壁一般比较清洁,有时也有氧化现象;(3)在显微镜下,有的裂纹有脱碳现象,有的没有脱碳现象;
(4)内部裂纹常出现在马氏体、莱氏体及具有两相组织的高合金钢中,如;4Cr13、W18Cr4V、Cr17Ni2;

第3题:

加热时产生内部裂纹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加热速度过快或装炉温度过高都会引起内部裂纹,尤其是对于导热性和塑性都较差的钢,在加热速度过快或装炉温度过高的条件下,由于内外温差悬殊造成温度应力过大,致使被加热的金属内部不均匀膨胀而产生内部裂纹。

第4题: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卸荷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分布有何规律?


正确答案: 结构面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其特征有:A.结构面的方位:即结构面的产状;B.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包括间距和线密度。C.结构面的连续性:它是表征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展布范围的指标;D.结构面的粗糙程度:结构面的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强度也不同;E.结构面侧壁强度:它可以反映结构面经受风化的程度,可用施密特回弹仪或点荷载仪测定节理壁的强度;F.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两壁的垂直距离,通常不大,一般小于1mm;G.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常见的填充物有砂、黏土、角砾,岩屑及硅质、钙质、石膏质沉淀物;H.结构面内的渗流:结构面内有无渗流及流量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效应力的大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均有重要影响;I.节理组数: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课岩石块体的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J.块体大小:自然界中结构体的性状非常复杂,他们的基本形状有块状、柱状、板状、菱形、锲型及锥形等六种。

第5题:

磨削裂纹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磨削裂纹;经淬火低温回火后的合金钢、工模具钢、渗碳钢等在磨削加工时表面有时形成大量龟裂或呈各种形状分布的裂纹,垂直表面剖开,可见表层有二次淬火白亮层及次层回火层,其原因是磨削金属表面时,由于金属的磨削而产生了能量。该能量绝大部分转变为热能。因此磨削时零件表面温度可达820~840℃或更高,如果冷却不充分,则由于磨削而形成的温度足以使淬火零件表面薄层重行奥氏体化,并再次淬火成为马氏体。磨削所形成的热量使零件的表面温度升高很快,这种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可导致磨削表面出现磨削裂纹。

第6题:

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特征:真中多分布在库区边缘以及库底;震级低;震型多为前震余震型;与蓄水相关;等。
(2)成因:地质构造成因学说、水库荷载成因说、岩溶塌陷成因说。

第7题:

磨削裂纹在金相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磨削裂纹的主要特征是:裂纹分布在工件磨削加工的表面,裂纹方向一般与磨削方向垂直,且成排分布,有时呈网状龟裂或放射状分布。磨削裂纹是应力裂纹,所以它的起始部分挺直有力,收尾曲折而迅速,且裂纹较浅。侵蚀后在裂纹周围出现色泽较深的回火色。裂纹两侧无脱碳现象。

第8题:

简述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答案:
解析:
(1)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
(2)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第9题:

残积土的成因及特征?


正确答案: 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质除被风和大气降水带走一部分,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
残积土的主要特征:残积土从上到下沿地表向深处颗粒由细变粗。残积土一般不具有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坡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残积土与下面的母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其成分与母岩成分及所受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残积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结构性。

第10题:

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按形态分为哪几种类型?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板状交错层理:特征为层系顶界具有直脊波纹底界有冲刷面;垂直水流方向显示平行砂纹,顺水流方向倾斜;纹层内常常呈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呈切线状。
锲状交错层理:特征:在垂直水流过平行水流方向层系间常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
槽状交错层理:特征: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呈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呈槽状;在顺水流的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弧状,纹层向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顶层曲砂纹为重叠的花瓣状。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
爬升波纹交错层理:特点与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之间存在多种过渡类型。
羽状交错层理:特点: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或青鱼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