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企业已认证,发现进项总金额,总税额与税局相差几分钱的情况。如何处理?

题目

个别企业已认证,发现进项总金额,总税额与税局相差几分钱的情况。如何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8年)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但尚未经税务机关认证的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 )


答案:对
解析:
“待认证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由于未经税务机关认证而不得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一般纳税人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尚未经税务机关认证的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已申请稽核但尚未取得稽核相符结果的海关缴款书进项税额。

第2题:

输入完进项专用发票后执行“待认证进项专用发票导出”功能选择录入的日期后系统未将录入的进项发票显示出来,无法产生认证文件。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在确认输入进项专用发票后,检查输入的进项专用发票是否经过审核。在本*系统中,所有单据、发票或报表必须经过核准,没有核准的单据实际上是一张无效单据。

第3题:

某公司2018年10月从老挝进口一批大豆,取得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金额为100万元,关税0,增值税额10万元,当月没能及时提交比对系统。待取得比对结果后会计处理为()。

A、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0贷:银行存款10

B、借:库存商品100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0贷:银行存款110

C、借: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

D、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10


答案:D

第4题:

企业月末去税局认证进项发票,回来读入提示“文件格式不对。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问清楚对方是自己购买了扫描仪或手工录入进项发票去税局认证,还是直接拿纸质发票去税局认证。
2)在电子报税→基础资料管理→系统配置→点击修改→密码为当前电脑系统日期:例0425→“认证文件格式”是不是XML文件格式RZ00100,如果是DBF格式,将本*企业认证方式设置第三项(企业购买扫描仪或手工录入进项发票必须选择这种方式),然后改右边文件认证格式为DBF,如果企业拿纸质发票去税局认证,本*企业采取认证方式选第一项
3)上述都没问题,再试读入,专用进项发票读入→抵扣联文件导入→点击读入RZ00100或→电子数据认证结果读入→点击读入RZ00101(拿纸质发票去税局扫描,选这项)扫描认证通过专用发票导入→点击读入RZ00102
4)还不行,再换一个盘去分局读认证资料。

第5题: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购方企业需要对一批货物进行退货处理,销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清单中共有50行商品信息,目前需要退货的为其中的30行商品,此时购方开具红字发票申请单时,应该如何填写商品信息?()

  • A、必须在该张申请单中如实填写30行商品信息
  • B、建议在该张申请单中如实填写30行商品信息
  • C、在开票系统限定的开票行数内即可,但必须保证申请单中的总金额、总税额与需要红冲的商品总金额、税额保持一致
  • D、可以按照当地税局的要求填写一行商品信息,也可以填写30行商品信息,但必须保证申请单中的总金额、总税额与需要红冲的商品总金额、税额保持一致

正确答案:C

第6题:

如何理解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为什么要规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1)两者都是在增值税中针对一般纳税人的说法:如本月销售10000元,则销售税额为10000*17%=1700元,又本月生产用材料购进一批.发票是增值税专用票,价款为6000元,税1020元,票面合计7020元,这1020元就是进项税额,则本月应纳增值税额为680元(1700-1020)
(2)一方面为了避免企业避税,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国家税收吃亏。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销项税额就是要交的税啊。缴纳税款=销项—进项,即可以少交增值税。

第7题:

在汇总发票中 "金额"、"税额"相差一分钱。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此为计算机计算精度高造成的,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正常现象,超过一定范围会出现提示不会打印。

第8题: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经税务机关认证,认证相符准予抵扣进项税额。()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企业销项方面出现金额或税额与税局相差几分钱的情况。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企业有普通发票,可修改普通发票
2)没有普通发票,修改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10题:

企业上月未认证发票后,税局不在当前所税期给予抵扣,放在下一个申报所税期认证。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查询当前所属期所有进项发票清单→选定所有发票行→分类→将当前所选发票重新分配报税期间→选择下一报税期间即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