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落子生根,以()为准。A、手碰到棋子B、棋子碰到棋盘C、手离开棋子D、对方走下一步棋

题目

一着棋走了以后,不得再予更改。落子生根,以()为准。

  • A、手碰到棋子
  • B、棋子碰到棋盘
  • C、手离开棋子
  • D、对方走下一步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丁丁和宁宁各有一只盒子,里面都放着棋子,两只盒子里的棋子一共是270粒。丁丁从自己的盒子里拿出÷的棋子放入宁宁的盒子里后,宁宁盒子里的棋子数恰好增加亡。原来宁宁有棋子多少粒?( )

A.180

B.150

C.120

D.145


正确答案:B
根据题意,可知丁丁原有棋子的1/4恰好等于宁宁原有棋子的1/5。即丁丁原有棋子是宁宁的4/5。270÷(1+4/5)=150(粒)。

第2题:

有一堆棋子(棋子数大于1),把它们四等分后剩一枚,拿去三份零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再四等分后还是剩一枚,再拿去三份零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四等分还是剩一枚。问原来至少多少枚棋子?( )

A. 23
B. 37
C. 65
D. 85

答案:D
解析:
可采用代入法:四个选项只有85符合题意,即(85-1)÷4=21,(21-1)÷4=5,(5-1)÷4=1;或者采用倒推法,剩下四等分还剩1枚,那么每等分至少应该是1,即最后剩下的棋子至少应该是4×1+1=5,依次倒推回去,也可得到正确的答案为85。故答案为D。

第3题:

有一堆棋子(棋子数大于1),把它们四等分后剩一枚,拿去三份加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再四等分后还是剩一枚,再拿去三份加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四等分还是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

A.23

B.37

C.65

D.85


正确答案:D
代入排除法。四等分后剩一枚,排除A;拿去三份零一枚,B项到9枚、C项剩l6枚、D项剩21枚,四等分还剩一枚,排除C;再拿去三份零一枚,B项剩2枚D项剩5枚,只有D项符合。

第4题: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可能有几口气?


正确答案:一个棋子在棋盘上可能中间有4口,边上有3口,角上有2口气。

第5题:

一堆棋子中,黑棋子的数量是白棋子的3倍,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棋子5颗,
白棋子3颗,等白棋子取完时,黑棋子还剩20颗,请问这堆棋子共有多少?

A: 44颗
B: 60颗
C: 72颗
D: 80颗

答案:B
解析:
若每次取白棋子3颗,黑棋子3x3=9颗,则同时取完。现在每次少取9-5:4颗.
则取了20+4=5次,共有棋子(5+3)x5+20=60颗。

第6题:

甲乙两人进行围棋对弈,当盘面上乙的棋子数目比甲多一倍时,乙再次发起进攻,下了5手后,吃了甲10枚棋子。此时,盘面上乙的棋子数目恰好比甲多2倍。那么,现在棋盘上甲、乙各有几枚棋子?( )


A.15枚,45枚
B.17枚,51枚
C.25枚,75枚
D.12枚,36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方程。设棋盘中甲有x枚棋子,乙有2x枚棋子,乙再次发起进攻,下了5手后,甲共下了4手,此时甲共有x+4-10=x-6枚棋子,乙共有2x+5枚棋子,故2x+5=3×(x-6),解得x=23,则现在甲共有23-6=17枚棋子,乙共有2×23+5=51枚棋子。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第7题:

有一堆棋子(棋子数大于1),把它们四等分后剩一枚,拿去三份零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再四等分后还是剩一枚,再拿去三份零一枚,将剩下的棋子四等分还是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

A.23
B.37
C.65
D.85

答案:D
解析:
代入排除法。四等分后剩一枚,排除A;拿去三份零一枚,B项剩9枚、C项剩16枚、D项剩21枚,四等分还剩一枚,排除C;再拿去三份零一枚,B项剩2枚、D项剩5枚,只有D项符合。

第8题:

论述题2:以下是某“象棋中走马事件”应用程序的走马规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以下是中国象棋中走马事件中的走马原则: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

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

3)如果落点处有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

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

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

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

游戏结束。

(1)画出该应用程序的因果图。

(2对该软件进行基于因果图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正确答案:问题1: 解答: 第一步从中国象棋中走马事件中的走马原则的描述中明确原因和结果。 原因: 1 落点在棋盘上。 2 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 3 落点处无己方棋子。 4 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 5 落点处无棋子。 6 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 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第二步根据上面分析的原因和结果结合题目中二者的关系建立因果图。 其因果图如图17-3所示图中结点11是导出结果的进一步原因。 第三步标记约束。 由于4种结果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在因果图上标记O(惟一)约束。由于原因5、6、7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在因果图上标出E(异)约束。 问题2: 解答: 根据上面的因果图建立对应的判定表。 在该应用程序中原因有7个一个完整的判定表应有27(上标)=128种情况。由于篇幅的限制且考虑到5、 6、7原因只与中间结果11有关所以这里将完整的判定表拆分为两个子表如表17-12和表17-13所示。对于结果22、23、24中间结果是原因因此在表17-13中将11作为原因。 由表17-12可知当结点11为1时结果21为0。由于结果21、22、23、24受到O约束的限制不能同时为0所以在表17-13中的的2列是不能出现的情况;同样受到O约束的还有8、12、14和16列;由于E约束第7、8、11到16列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表中用灰框表示。 最后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如表17-13所示判定表中没有被划去的每一列就是一个测试用例。
问题1: 解答: 第一步,从中国象棋中走马事件中的走马原则的描述中,明确原因和结果。 原因: 1 落点在棋盘上。 2 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 3 落点处无己方棋子。 4 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 5 落点处无棋子。 6 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 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第二步,根据上面分析的原因和结果,结合题目中二者的关系,建立因果图。 其因果图如图17-3所示,图中,结点11是导出结果的进一步原因。 第三步,标记约束。 由于4种结果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在因果图上标记O(惟一)约束。由于原因5、6、7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在因果图上标出E(异)约束。 问题2: 解答: 根据上面的因果图,建立对应的判定表。 在该应用程序中,原因有7个,一个完整的判定表应有27(上标)=128种情况。由于篇幅的限制,且考虑到5、 6、7原因只与中间结果11有关,所以这里将完整的判定表拆分为两个子表,如表17-12和表17-13所示。对于结果22、23、24,中间结果是原因,因此在表17-13中,将11作为原因。 由表17-12可知,当结点11为1时,结果21为0。由于结果21、22、23、24受到O约束的限制,不能同时为0,所以在表17-13中的的2列是不能出现的情况;同样受到O约束的还有8、12、14和16列;由于E约束,第7、8、11到16列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表中用灰框表示。 最后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如表17-13所示,判定表中没有被划去的每一列就是一个测试用例。 解析:首先分析走马规则,找出所有的原因以及所有可能的结果,结合题目中找出二者的联系,按照因果图的画法规则,画出因果图。然后按照基于因果图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第9题:

甲、乙两人进行围棋对弈,当盘面上乙的棋子数目比甲多一倍时,乙再次发起进攻,下了5手后,吃了甲10枚棋子。此时,盘面上乙的棋子数目恰好比甲多2倍。那么,现在棋盘上甲、乙各有几枚棋子?

A.12,36
B.15,45
C.17,51
D.25,75

答案:C
解析:
乙的棋子数比甲多一倍,即乙是甲的2倍,设甲、乙分别为x、2x。根据题意,当乙发起进攻后,乙、甲依次各下4枚,乙下第5枚棋子时,甲被吃掉10枚,则有2x+5=3(x+4-10),解得x=23。所以现在甲的棋子数为23+4-10=17枚,乙的棋子数为17×3=51枚。

第10题:

要把对方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要紧住对方棋子所有的()。

  • A、线
  • B、气
  • C、格子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