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

题目

简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等。

  • A、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督
  • B、卫生许可
  • C、涉水产品审批
  • D、饮水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属于工业污染造成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监督处理。()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等()

A、经常性、预防性卫生监督

B、卫生许可

C、涉水产品审批

D、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许可

E、饮用水污染事故调查处理


答案:A,B,C,E

第4题:

简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去除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保护人群健康


正确答案: 1)污染的控制:
①确定饮用水被污染时,立即上报,停止供水,告知人群,启动临时供水方案。
②清除传染源,切断污染途径。具体包括:打捞污染物、管网修复和彻底清洗消毒水箱等。
③制定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对水源水和末梢水/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动态监测。
④生物性污染事件:及时救治患者,预防性给药,健康教育。
⑤恢复供水前,对水质进行检测
2)人群的保护:
①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②对高危人群,可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服药,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③开展卫生宣教,消除公众恐慌心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第5题:

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调查程序是()

  • A、报告—核实—水质污染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B、报告—水质污染调查—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C、报告—核实—水质污染调查—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D、报告—核实—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正确答案:C

第6题:

饮用水污染事故中50%以上是由于()污染导致。


正确答案:水源

第7题:

撰写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时,不包括以下第()项内容。

  • A、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
  • B、现场调查的情况
  • C、事件的后果和影响
  • D、事件的处理情况

正确答案:C

第8题:

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


答案:
解析:
在饮用水卫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增加污染来源调查及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1.污染来源调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污染源分布的调查:应与城建部门、各有关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商业、供销等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完成此项工作。根据污染源的分布和类型进行调查。
1)多污染源:地面水有时受到某一城市或工业区的多种污染物污染。为此,应调查该地区工业的总体布局,排放大量废水的主要企业的种类、性质、规模、排放量等;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生活垃圾日产量、处理方式及效果,渗滤液的处理,处理厂所卫生防护情况以及水源的关系等。对水源周围所施用的农业化学物种类、数量,对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及是否用污水灌溉等进行调查。
2)单一污染源:供水水质的突然改变,除雨水冲刷等自然因素外,多是某一排污单位所致。调查内容包括排污单位的一般情况,若是厂矿企业,需调查企业所用的原材料,主、副产品及产生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等;工业用水总量、水源水质、废水排放总量、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浓度;废水排放方式及其排放点的位置;废水综合利用情况、净化设施的类型及效果。
(2)污染途径的调查:污染物污染地面水的途径一般是经水渠(沟、塘)、河流等流入。有时是当事人直接向水体倾倒或经地下暗沟(管)或深井渗漏所致,也有由于地面径流和农田排水造成的污染,以及雨水冲刷沿岸废渣堆场、垃圾站、化粪池等造成的污染。
(3)污染物种类和性质的调查:地面水遭受污染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二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此外,医院污水也是地面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常见的污染物种类和来源见表2-21。

2.饮用水污染状况调查 首先应了解饮用水被污染的时间、地点,并在出现饮用水污染的地区及时采集水样。根据出现的健康危害情况以及饮用水水质感官性状,初步进行可疑污染物检测;同时需要考虑整个水源地的集水区域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合理设置采样点,及时准确的了解污染状况及各种有害物质的动态变化。
为合理确定采样点,还应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当地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污染源分布及排污情况、水资源的用途和水源保护区的情况等,并收集历史水质资料。
由于水污染调查多是在管网水质改变后进行,被污染的水源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旨在追溯污染来源的检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水源类型实施不同做采样工作。其中监测点及监测断面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保证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地反映水质的时空变化。对污染物连续排放的,在掌握了排放规律并结合水源水文特点后,可在受污染水体增加采样点密度,提高采样频率。如在每个时点或间隔2h、4h,连续24h、48h、72h采样。
3.人群健康危害调查 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一般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水体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多为长期、缓慢的过程,且人们对污染物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应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通过收集饮用水污染地区居民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某些健康损害的资料,与其他基本情况类似的非污染地区居民健康状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饮用水污染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1)水污染区域内居民健康损害或病症的描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当某一区域供水水质发生改变并造成危害时,应及时根据有关医疗单位初诊病例及人户调I查情况进行病症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分析,并与对照区比较,计算病症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判断饮水污染引起居民发病率增高的可能性。
(2)特定居民生物材料检测:可采集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粪便等)、血液、乳液、头发、指甲等进行分析,了解污染物在体内蓄积情况,并对对照组同时进行采样分析。
(3)进行病因、死因分析:采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所调查的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查找有统计学意义的病因、死因。
饮用水污染所致急性健康危害常常为短时间内出现集聚性患者,即在某一供水范围内的集体单位、学校或社区居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具有共同特点的健康损害或病症的现象。一般由共同的污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引起。因此,饮用水污染案例中,对集聚性患者的健康危害调查极其重要。一般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病症起因线索调查:
1)居民对水质改变的反映:由饮用水水质改变引起的社区集聚性患者事故发生时,居民可能首先察觉到的是水质的感官变化。询问居民对水质的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色、嗅、味的异常情况以及饮用后的反应等,可为追查原因提供重要线索。
2)首发病例的饮水情况:调查首发病例家中的取水地点、取水工具、蓄水器具等的卫生状况及其饮水习惯,发病前后的饮水、饮食情况等,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采集患者家中水样进行分析。
3)患者症状、体征及临床诊断:集聚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大同小异,可根据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迅速作出初步诊断。调查时,既要尊重临床的诊断,又要亲自观察核实,注意患者所表现出的流行病学特征,是否符合初步诊断的疾病的流行规律。必要时,可查阅病历、化验记录、采集生物标本做进一步检验,进行临床会诊,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4)病例发展、蔓延及分布与供、用水关系:对单位、学校和社区等不断发生或已发生的全部病例或疑似病例,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点,绘制供水网络与病例分布图。结合水源、供水单位的卫生学调查,注意水源突发性污染的可能性(如近期是否发生暴雨、取水口上游是否有事故性排放发生等);调查水厂制水工艺及运行、自检记录,排除厂内污染的可能性;对当地供水进行分析,如为集中式供水,则对出厂水和病例发生区域管网水进行水质分析,结合对典型饮水点(如患者家庭、邻居等)的水质分析,判断病例与饮水的关系。
5)病例初步分析与供水对策调整:经过上述调查,如认为集聚性患者为水质污染所致,则应对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同时,对供水系统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向居民供给已受污染或水质尚不确定的饮水,责成供水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查找水质污染的环节和原因,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水处理工艺和临时供水措施。

第9题:

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处理程序是()。

  • A、报告-核实-水质污染调查一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B、报告–水质污染调查-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C、报告-核实一水质污染调查-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 D、报告-核实-饮用者健康调查-撰写调查和处理报告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病例呈集中爆发趋势,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症状相似的病人;
(2)病例或受影响人群与供水范围一致;
(3)饮用水有明确的污染源;
(4)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污染源后,病例停止出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