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意义没达到,客观意义是什么?

题目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意义没达到,客观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骞出使西域


答案:
解析: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出使大月氏以联合其夹击匈奴。在路上张骞一度被匈奴扣押,经过十余年后才得以逃出,经大宛等国到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夹击匈奴的答复。东返时,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元朔三年才返回长安。元狩四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合乌孙共击匈奴。虽然他没有能说服乌孙国王夹击匈奴,却与其使节先后游历了大宛等国,后来在各国使节的陪同下,返回了长安。

第2题:

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汉朝时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方,统称西域。汉武帝在对匈奴的战争前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以后,汉朝和西域人民交往频繁起来。西域的葡萄、胡瓜(黄瓜)、大蒜、胡葱、苜蓿等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传入内地,内地的丝绸以及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密切了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

第3题:

试述张骞通西域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参考答案:

原因: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汉朝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消除匈奴侵扰的实力;汉武帝改变了对匈奴政策,决定在实施正面打击的同时,派使团出使西域,断匈奴右臂。
经过:张骞于公元前138-126年和前119年-115年两次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等地。第一次到达了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处,第二次到达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同时派遣副使出使周边其他国家,为统一西域,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意义:汉朝掌握了西域地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等第一手资料;中原地区和西域、中亚等地建立了直接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中原地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第4题:

公元前()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正确答案:138

第5题:

东汉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首先,它开辟了横贯亚洲内陆的东西交通要道;其次,它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再次,它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和印度等国的直接联系,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第7题: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是指()。

A.山海关以西

B.玉门关以西


参考答案:B

第9题: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种有关西域珍宝的传说,汉武帝为此不惜进行武力争夺,请问这种珍宝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汗血宝马

第10题:

张骞出使西域,途径今天的①山西②陕西③甘肃④新疆()

  • A、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