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著作中“哀公篇”与“尧问篇”不是荀子所写,你能说出其理由吗?

题目

荀子著作中“哀公篇”与“尧问篇”不是荀子所写,你能说出其理由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劝学》篇是()的著作。

  • A、孟子
  • B、荀子
  • C、孔子
  • D、邹衍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请说出《荀子》“不苟篇”中提出的“公生明,偏生暗……”六种相生的情况。


正确答案: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第3题:

《劝学》篇是()的著作。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邹衍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请说出荀子《劝学》篇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下一句经典名句。


正确答案: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第5题:

“哀公”、“尧问”这两篇文章不是出自荀子笔下,那么是谁写出这样两篇文章却加在荀子名下的?


正确答案:从文章的要义和语气来看,必定出自他的学生或再传弟子。

第6题: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出自荀子的()。

  • A、《衰公篇》
  • B、《君道篇》
  • C、《臣道篇》

正确答案:A

第7题:

荀子的()着重说明了大儒(圣人)及其作用。

  • A、《仲尼篇》
  • B、《儒效篇》
  • C、《衰公篇》

正确答案:B

第8题:

孔孟的“和为贵”与荀子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思想理念有什么不同?你能说出它的同与不同吗?


正确答案: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和为贵”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论述与设想。孔孟的“和为贵”与荀子的“和而不同”对构建和谐社会没有本质的不同。所谓的不同是荀子的“和而不同”与孔孟的“和为贵”的和谐社会架构理念比较,更具创新意义。如人有等级差别,君与臣、官与民、老与幼、强与弱,和与同毕竟是相对立的,但不同就不等于不能“和”。荀子的“和”更具广泛性,包容性、统战性,它包拓对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不同思想的人与事物,力求从不同中谋求、捕捉“和”的因素,达到“和”的目的。荀子的“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就是在今天来看,不仅在我国,就世界外交政策而言,仍有借鉴、指导意义。

第9题:

“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出自荀子的()。

  • A、《王霸篇》
  • B、《天论篇》
  • C、《衰公篇》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战国时期,荀子任兰陵令,兰陵人说荀子为兰陵酒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你能说出兰陵美酒酿造的久远历史吗?


正确答案: 兰陵美酒的酿造史同中国的青铜器一样古老,始酿于商代,古卜辞中“鬯其酒”的记载,便是兰陵美酒的最早见证,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秋,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发掘中出土了具有2148年历史的兰陵酒。出土的陶制球形坛内,泥封上印有“兰陵贡酒”、“兰陵丞印”、“兰陵之印”戳记,保存完整无缺,进一步印证了兰陵3000年的酿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