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

题目

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夫之对意象的基本结构作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他认为()。A、"情"和&quo

王夫之对意象的基本结构作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他认为()。

A、"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B、诗歌的审美意象不是孤立地写景,脱离了情的景只能是"虚景","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撑开说景者,必无景也"。

C、审美意象不可能仅由情来构成,无景之情也是"虚情"。

D、"一味从情上写,更不入事,此谓实其所虚","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天地虽大,();万物虽多,();人卒虽众,()。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 A、其化均也;其治一也;其主君也
  • B、其治一也;其化均也;其主君也
  • C、其治一也;其主君也;其化均也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主张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A.张居正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第4题: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翻译句中“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正确答案: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所以天下能相爱,天下就治。要是互相憎恨,天下就乱。

第5题:

王夫之是如何发明他的“天下唯器”说的?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批判。王夫之提出了“天下唯器”的观点。王夫之明确肯定,天地间只存在唯一的实体即器。道器统一不是统一于理,而是统一于器。器为道之基。王夫之指出,在朱学的影响下,人们实际上已经接受了“无其道则无其器”的观点并默认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从而妨碍了他们作出“无其器则无其道”这一更为重要的结论。
“无其器则无其道”在王夫之也表述为“天下无象外之道”。王夫之与朱熹虽都主张道器互不相离,但在基础问题上却采取了尊道与重器的完全不同的立场。王夫之分析说:道器的统一有两种情形:一是父子先后型,如朱熹之理生气,可以一死一存,如此则走向道器相分;二是体用共时型,如耳目之于聪明。只能一存俱存,如此则始守了道器统一。

第6题:

康有为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是在( )。

A.上清帝第一书
B.公车上书
C.上清帝第三书
D.应诏统筹全局折

答案:B
解析:
“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

第7题:

认为只有“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的是()

  • A、黄宗羲
  • B、李贽
  • C、王夫之
  • D、顾炎武

正确答案:D

第8题: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批判地继承朱王,把知行统一简历在“()”的基础上,反对“离行以为知”,提出了“行先知后”说。

A.知

B.行

C.勇

D.仁


参考答案:B

第9题:

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

  • A、法与时转则治
  • B、趋时更新
  • C、立天下之法
  • D、治乱世用重典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上述观点是说,背法而治,其治往往只有偶然性,没有常治;抱法而治,其治才有一定的必然性,才有常治。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