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文化产业园区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发展?

题目

你认为文化产业园区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普通职业相比,你认为专门职业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教师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决定了这一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行为的示范化。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总之,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训练的专业化。

教师这些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师职业同样需要同医生那样的、必须经过的专门职业培养。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它。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作保证,有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其职业行为具有特殊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

三、角色的多样化。

(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不同。教师职业对象是人的成长,是体力和脑力的发展,是知识的获取,智慧的增长,品德的养成。这个过程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如果不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很难做到的。

(2)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唐朝教育家韩愈说,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任务很复杂。不是只有知识就能教好学生,教师不能只是一名教书匠。教师需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的专业能力。

(3)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他不是像其他职业那样要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2题:

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学科知识】


答案:
解析:
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
③要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④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要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援,实现共同繁荣。

第3题:

什么是演讲稿?你认为一篇好的演讲稿应具备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演讲词,它是演讲者在集会或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稿的特点1.针对性2.口语性3.鼓动性

第4题:

你认为发展我国网上保险应关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保险市场的培育问题。
我国保险业的成熟度低、国民的保险意识差,相关知识少,从需求上说自然比较弱。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是有人卖没人买。
(2)网上保险系统的安全问题。
网上保险系统是网上保险的依托,整个系统的安全问题是网上保险的重要前提,任何不安全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信息资料的失真和丢失,影响网上的安全运行。
欺骗、窃听、病毒和黑客攻击等威胁着网络保险的安全,因此要求网络能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电子安全交易认证等技术。
由于保户的隐私、客户资料的保密性以及保险公司在网上交易中要承担更高的交易风险,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有赖于建立网络系统安全规范和标准,以及统一的、全行业的乃到跨行业的CA认证中心。
(3)法律规范问题。
相关在线的法律法规不规范,不完全。保险网站运行无法可依,保户与保险公司利益不能充分得到保障,是保险网站业务拓展的重大障碍,不少纠纷与争议没有解决的依据。
(4)保险信息风险评估问题。
保险信息风险如何评估是网上保险发展的瓶颈。保险要求客户遵守如实告知的原则,必须保证客户诚实披露个人信息及身份。但在网上保险经营中,违反此原则造成的风险更大,网上保险没有实体办公室,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不是面对面的接触,目前又缺少丰富的保户资料,因此对保户的评估格外困难。

第5题:

你认为文化产业的属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文化产业是我国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就产业属性而言,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系列中的一种产业,具有产业发展的共性;同时文化产业又属于精神生产范畴,遵循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的生产规律;文化产业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三种属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产业。只有既考虑其一般性,又尊重其特殊性,才能制定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第6题:

你认为现在的Web测试技术和工具有什么不足?使用此类技术和工具在你的测试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你认为Web测试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正确答案:结合使用到的测试工具论述工具测试中的不足、问题以及Web测试将来的发展趋势。 ①目前技术和工具的主要不足为:需要人工干预的地方依然相当多测试的效率低;缺少针对数据库测试的工具;缺少专门测试Web程序异常处理机制的工具:大多采用record and replay方式难以发现隐藏错误等。 ②使用工具测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人力投入大耗时且成本高:难以对复杂问题进行测试;难以实现基于覆盖的测试等。 ③Web测试将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为:更多地专门针对Web程序的测试覆盖准则:针对各种覆盖准则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进一步自动化那些目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节提高测试效率:研制专门针对数据库测试的覆盖准则和自动化工具以及专门测试Web程序异常处理机制的覆盖准则和自动化工具。
结合使用到的测试工具,论述工具测试中的不足、问题以及Web测试将来的发展趋势。 ①目前技术和工具的主要不足为:需要人工干预的地方依然相当多,测试的效率低;缺少针对数据库测试的工具;缺少专门测试Web程序异常处理机制的工具:大多采用record and replay方式,难以发现隐藏错误等。 ②使用工具测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人力投入大,耗时且成本高:难以对复杂问题进行测试;难以实现基于覆盖的测试等。 ③Web测试将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为:更多地专门针对Web程序的测试覆盖准则:针对各种覆盖准则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进一步自动化那些目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节,提高测试效率:研制专门针对数据库测试的覆盖准则和自动化工具,以及专门测试Web程序异常处理机制的覆盖准则和自动化工具。

第7题: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迅速发展。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超过2500家的文化产业园区中,有7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不超过10%;而业内专家也指出,国内真正称得上“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不到5%。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同质化、地产化、单一化、空壳化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深思。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一定要在园区原有基础上尽快转型
B.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切忌管理不当、发展快速
C.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一定要合理布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D.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切忌盈利性、盲目效仿、定位不明确

答案:C
解析:
文段中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了绝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不盈利的现状。末句中指出的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即盲目效仿、定位不明确、管理不当、一哄而上等等,意在强调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一定要合理布局、控制总量、突出特色,严格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统筹规划,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A项,文段只是指出了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提及“要在园区原有基础上尽快转型”。B项,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迅速发展,但却有许多产业园区不盈利,这并不能说明要切忌发展快速,而是为了指出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强调要解决好这些问题。D项,“同质化”即“盲目效仿”,“地产化”即“定位不明确”,但是,“切忌盈利性”的说法不对,由文段可知,作者分析的正是产业园区不盈利的原因,故文化产业园区应该是盈利性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8题:

闲谈的误区有哪些?在闲谈时你经常涉足哪些误区?你准备如何提高自己闲谈能力?


参考答案:闲谈就是漫无边际的随便谈说,闲谈的误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话题难找;2.随意插话;3.言过其实;4.含混啰嗦;5.造作卖弄;6.争执抬杠;7.唯我独尊;8.漫不经心;9.道人长短;10.触人隐私;11.冷落一方。
通过掌握几个闲谈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闲谈能力:1.寻找话题的技巧:从身边获取合适的话题;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保证话题选择的恰当;2.持续闲谈的技巧:要充实肚才;要发挥想象、联想;要激发别人发言;要巧妙的转换话题;3.倾听的技巧:具备不受干扰的因素,包括环境的干扰、对方的干扰、自我干扰;做出与对方相呼应的表示;善于筛选归纳、抓住主题;4.插话的技巧:明确哪些情况可以插话,哪些情况不可以插话;插话时要抓准时机,插话的内容必须紧扣话题。

第9题:

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发展有哪些趋势?你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发展趋势的?


正确答案:知觉特异性增加:是指儿童的知觉越来越准确。注意实现最优化:指儿童的知觉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是指操作起来越来越方便,通过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元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10题:

你认为应如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正确答案: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2、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3、主要目标。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1、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
3、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农业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业局等负责)
5、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6、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1、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2、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领域,由主要从事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4、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领域,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移交行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5、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同等对待。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1、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2、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订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4、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五、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县(市、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在线技术支持体系,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其他创业服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鼓励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3、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4、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5、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六、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
2、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3、落实地方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
4、强化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