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题目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作用机制: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药理作用:抑制膜磷脂代谢的各个环节而发挥抗炎作用;临床用途:抗炎、镇痛、解热;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肾损害、肝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机制主要是由于它能抑制()的合成和释放。


正确答案:前列腺素

第2题:

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请比较二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何异同相同点?


正确答案:相同点:都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都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并通过抑制COX-2和抑制PG实现。都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都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并通过抑制COX-2和抑制PG实现。
不同点:
药理:乙酰水杨酸:
1、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
2、有抗血小板功能
对乙酰氨基酚:
1、抗炎作用极弱。
2、无抗血小板功能
临床:乙酰水杨酸:
1、常用于急性风湿的诊断和治疗。
2、小剂量口服抑制血栓形成,可防治血栓性疾病。对乙酰氨基酚: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常用于不宜使用aspirin的头痛发热患者。

第3题:

试比较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眼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


答案:阿托品眼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作用与机制:①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②升高眼内压:散瞳使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③调节麻痹:通过阻断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临床用途:①虹膜睫状体炎;②散瞳检查眼底;③验光配镜,仅在儿童验光时用。

毛果芸香碱眼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作用与机制:①缩瞳: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体。
②降低眼内压:缩瞳使前房角间隙变宽,促进房水回流。③调节痉挛:通过激动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以致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临床用途:①青光眼;②虹膜睫状体炎

第4题: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1、(1)解热镇痛(中剂量):较强,用于慢性钝痛、感冒发热。
(2)抗炎抗风湿(大剂量):较强,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
2、影响血小板功能(1)小剂量(50~100mg/d):抑制血小板COX,TXA2,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大剂量(>100mg/d):抑制血管壁COX,PGI2,反促进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2)加重出血倾向
(3)水杨酸反应
(4)过敏反应
(5)瑞夷综合症
(6)对肾脏的影响
(7)溶血

第5题: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用途包括()

  • A、解热镇痛
  • B、抗自由基作用
  • C、75~150mg/日有抗血栓作用
  • D、抗炎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
  • E、具有阻遏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的作用
  • F、长期有规律服用可预防结肠癌(可能包括直肠癌)

正确答案:A,C,D,E,F

第6题:

硫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药理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络氨酸的碘化及藕联,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2)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成T3。
3)免疫抑制作用:控制高代谢症状,降低TSI(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
4)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临床应用:1)甲亢的内科治疗:轻症和不宜手术或放射性碘的治疗者。
2)甲状腺手术前准备:减少甲状腺手术合并症及甲状腺危象,但可使TSH分泌
增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药疹。
2)消化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腹泻。
3)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的。
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第7题:

解热镇痛药抑制()的合成产生药理作用。根据解热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根据镇痛作用常用于();根据抗炎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和()。


正确答案:前列腺素;高热;长期低热;慢性持续性钝痛(尢炎性疼痛);风湿热;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8题: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药理作用:
①抗炎:对各类炎症反应都有抑制作用,但抗炎不抗菌,在炎症早期可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轻瘢痕和粘连,但同时也影响伤口愈合。
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③抗毒: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和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状。
④抗休克:是抗炎、抗毒、抗免疫的结果,此外还能提高心脏、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扩张痉挛的血管,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等。
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加。⑥其他作用有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
临床应用:
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适用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肾上腺危象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②严重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应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③休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须同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
④治疗炎症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眼科炎症。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⑥血液病。
⑦皮肤病。
不良反应:
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是长期大量应用激素的结果。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是抑制免疫的结果。
③消化系统并发症,与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等有关。
④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⑤延缓生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偶可引起畸胎。
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是长期用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系统的结果。
⑦反跳现象。
⑧神经精神异常,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或癫痫,儿童大量应用可致惊厥。
⑨白内障、青光眼。

第9题: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机制都与抑制PG合成有关。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MgSO4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中毒及抢救,抗惊厥的机制。


正确答案:药理作用:(1)口服:泻下,利胆
(2)静注:抗惊,降压
(3)外用:消炎,去肿
临床应用:
(1)缓解子痫,破伤风等惊厥
(2)高血压危象不良反应:注射过快或过量,抑制呼吸和心脏。 中毒指征:肌腱反射消失—呼吸抑制抢救:人工呼吸+注射CaCl2和葡萄糖酸钙
作用机制:神经冲动传递和骨骼肌收缩均需要Ca2+参与,Mg2+与Ca2+结构相似,可竞争Ca2+受点,拮抗Ca2+,减少Ach的释放,产生中枢及外周神经抑制作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