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有()

题目

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有()

  • A、优势原则
  • B、始动调节
  • C、镶嵌式活动原则
  • D、动力定型
  • E、保护性抑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

A.产生各种内脏感觉和痛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C.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

D.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

E.建立大脑皮层与丘脑间的反馈联系


正确答案:B

第2题:

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
一日内,学前儿童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8时起,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能力逐渐上升,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克服 “惰性”。到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最佳用脑时间,可安排学前儿童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11点,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但不如上午旺盛,可安排集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儿童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

第3题: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认为,大脑皮层的细胞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分别是:()

A、高兴

B、喜欢

C、悲伤

D、兴奋

E、抑制


参考答案DE

第4题:

合理的生活日程安排可以使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形成有规律的交替,从而增进健康。

  • A、兴奋
  • B、抑制
  • C、兴奋和抑制
  • D、活动和休息

正确答案:C

第5题:

试述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征及其卫生意义。


正确答案: (1)优势法则: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少量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不同语言作业中大脑不同脑区的激活:看词,引起大脑左半球枕叶的激活;听单词,引起威尔尼克区脑区德激活;说单词,引起前额叶的激活。
卫生意义:利用优势法则提高学习效率;儿少优势兴奋灶易消失,随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学时应注意。
(2)始动调节:工作开始时,工作能力较低,以后逐渐提高。始动调节在学日、学周、学年开始时均可见到。
卫生意义:教学过程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工作难度、强度。
(3)动力定型:当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即相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
卫生学意义:一切技能、习惯的训练与培养都是动力定型形成的过程。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要从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4)镶嵌式活动:学习中的大脑皮层表现为一种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互相镶嵌的活动方式。
卫生意义:不同性质的课程轮换,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换。
(5)保护性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
卫生意义:注意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及时组织以促使大脑皮质功能活性的恢复。
(6)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对即将到来的休息活动引起前驱性兴奋,脑力工作能力回升。在学日、学周、学期末均可见到此现象。
卫生意义:教学中适当利用此特点,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6题:

简述幼儿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要求。
幼儿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要求:
(1)始动调节
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和强度。
(2)动力定型
教育要求:
①从小培养幼儿使其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②不要轻易改变儿童已经形成了的或习惯了的正常的学习次序。
(3)镶嵌式活动
教育要求:安排幼儿活动要注意脑力和体力的轮换,活动和休息的交替,强智力活动和弱智力活动的变换。
(4)优势原则
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尽量采用有趣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5)保护性抑制
防止幼儿疲劳以至过度劳累是保护大脑的必要措施,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是取好的方法。
因此,要求托幼机构在制定幼儿生活制度时,就必须遵循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7题:

创业活动是有规律的活动,其规律可以探索。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试述如何根据大脑皮层活动规律安排幼儿园的学期、周和日活动?


参考答案:一学期内,学期开始、快结束时的教育内容安排应相对轻松。学期开始时,特别初人园所的幼儿,由于从家庭生活转入集体生活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语言、态度以及周围的环境要便于形成初步的条件反射,使儿童情绪安定,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另外,学期的生活应考虑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以保持大脑的工作效率。一周内,学前儿童每天的工作能力不同。幼儿园的一周计划,在星期一、五安排较为轻松的学习内容,星期三、四可安排难度和强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星期三下午安排户外锻炼或娱乐活动,以提高下半周的活动能力。不要在课余、周末给幼儿安排过重的学习任务,否则全周的疲劳不能消除,长此以往会形成过度疲劳。一日内,学前儿童工作能力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晨7~8时起,神经系统经过一晚的休息,能力逐渐上升,早操和晨间活动可使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克服“惰性”。到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这时精力充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最佳用脑时间,可安排学前儿童用脑量大的活动。上午10点至11点,儿童神经系统兴奋性逐渐降低,此时应安排轻松的游戏。午睡后形成第二高峰,但不如上午旺盛,可安排集中教学。晚上睡觉前可为儿童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勿使他们过分兴奋而影响入睡。一次教学中,2-3分钟用于活动组织环节,重难点安排在活动开始后的第5-20分钟。

第9题:

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有()。

  • A、保护性抑制
  • B、始动调节
  • C、动力定型
  • D、镶嵌式活动
  • E、优势法则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简述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优势法则
(2)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3)镶嵌式活动
(4)动力定型
(5)保护性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