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丙烯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题目

影响丙烯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氨的产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氨的产率与煤的性质、炼焦温度、结焦时间有关。

第2题:

影响聚丙烯样品等规指数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样品粒度:在0.3-0.6mm之间为宜;
(2)回流时间:回流时间越长,溶解出来的可溶物越多;
(3)回流量:一般控制在20次/小时;
(4)退火;
(5)氮气保护:在样品干燥、退火时,一般要用氮气保护,以防聚丙烯氧化;
(6)干冰的加入量对等规度的测定有一定影响。

第3题:

MIP-CGP的工艺特点,是调变催化剂的裂化反应活性和氢转移反应活性,以增加(),从而提高丙烯产率和降低汽油烯烃。

A、汽油产率

B、液化气产率

C、液化气中的丙烯含量

D、液化气中的丙烷含量


答案:B,C

第4题:

影响产品产率和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产品产率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炼焦煤的质量和焦炉操作的各项工艺制度。
1.炼焦煤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炼焦煤的各项指标变化产生的影响,其中挥发分、含氧量、含氮量、含硫量等都会对化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影响。
2.炼焦操作及加热制度的影响:炼焦温度高低、装煤量不同和炼焦炉压力制度不同都会化产品的产率、质量产生影响。

第5题:

影响产奶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遗传因素
1.牛种及品种
1)普通牛>水牛>野牛>牦牛
2)乳用牛>兼用牛>肉用牛>役用牛
3)荷斯坦>爱尔夏>娟珊牛
2.个体
同一品种,因为多种因素(体格大小也在内)的作用,使得个间泌乳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中国荷斯坦牛(西安草滩农场)群内,产奶量有的达10000kg以上,有的不足4000kg,前者为后者的2.5倍。
(二)生理因素
1.初产年龄不仅影响投胎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产乳量。过早,过晚均不利。实践证明,体成熟配种,24-26月龄第一次产犊较合适。一般最迟不超过30月龄。
2.产犊间隔:“产犊才能产更多的牛奶”指两次产犊间隔的天数。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
3.年龄与胎次
4.泌乳期
5.干乳期
1) 干乳期的长短
2) 干乳期的有无(流产)
6.发情与妊娠
(三)环境因素
1.饲养管理:对产奶影响最大。乳牛的常规饲养方式、方法等有影响,但日粮安排及营养供给影响 最为明显,全价日粮,多样搭配,合理加工等,同样、日常管理、圈舍环境,影响也较大。
2.挤奶技术
1)日挤奶次数与间隔(挤奶制度)
在劳力充分的国家多实行每日3次挤奶的制度;在劳动力值高的欧美国家,则实行日2次挤奶的制度。不论如何,一旦形成制度,则要坚持不懈,不可轻易打乱。无稳定规律的日挤奶安排,不利于奶牛产奶性能的发挥。
2)挤奶技术

第6题:

什么是得率?影响甲醇得率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精甲醇与粗甲醇进料量的百分率。
甲醇得率=单位时间精甲醇产量/粗甲醇的进料量(m3)Х相对密度Х100%
原因:工艺操作上,主塔冷凝器温度过高,甲醇冷凝不下来,会从放空管跑掉;塔底温度控制太低,甲醇会从残液中排出;侧线采出不当或采出量过大,有不及时回收都将影响收率。产品质量不合格进行重新蒸馏,其损耗也是很大的。
设备的泄露,还有就是把甲醇的流损及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小。

第7题:

影响产奶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产奶量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因素包括:品种因素、个体因素;
2、生理因素包括:年龄与胎次、体型大小;初产年龄与间隔。
3、环境因素包括:挤奶技术、挤奶次数及挤奶间隔和饲养与管理等等。

第8题:

重油直接裂解制乙烯HCC工艺的乙烯产率小于丙烯产率。()


参考答案:×

第9题: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奶牛产奶量因素主要有:
(1)品种与个体: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以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乳用品种牛产奶性能高于其他用途的品种,而荷斯牛坦牛的产奶量又高于其他乳用品种牛。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础不同,使得个体间产奶性能也存在明显差异。
(2)年龄与胎次: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很大。奶牛产奶量是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到4~6胎时产奶量最高,然后以逐渐下降。一般头胎母牛产奶量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
(3)初产年龄与产犊间隔: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中国荷斯坦牛的初配适龄是在14~16月龄体重达成年母牛体重的70%(即350kg)以上时,即可配种。
(4)泌乳期: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动。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60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
(5)干奶期长短:合适的干奶期为45~75天,平均为2个月。如果干奶期过短,牛的体况得不到很好的恢复,乳腺泡得不到很好的更新,会使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降低,如果干奶期过长,乳腺泡会发生萎缩,同样会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所以干奶期的长短和饲养管理水平高低,关系着母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6)体格大小: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根据国内外经验,荷斯坦牛体重以650~700公斤较为适宜。
(7)疾病: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产奶量下降幅度及奶成分的变化情况与患病轻重和患病时间长短以及奶牛的体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8)饲养管理条件:供给奶牛全面而平衡的营养是产奶的物质基础。营养水平不足,将严重影响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
(9)挤奶次数与挤奶技术:乳腺中乳的合成与分泌速度是与乳房内压成反比的。乳在乳腺中积存的越多,造成乳房内压越高,乳的分泌速度就越慢,及时将乳房内的乳挤出来,减低乳房内压,可促进乳的合成与分泌,提高产奶量。因而,每天挤3次奶要比挤2次奶产奶量高。但增加挤奶次数增加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因而挤奶次数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我国大部分奶牛目前采用每日3次挤奶的体制。
(10)产犊季节和外界气温母牛产犊季节不同,其泌乳高峰期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同,因而对整个泌乳期产奶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产奶量而言,以冬季和早春产犊最好,春秋季次之,最不好的季节是夏季(7~
8月份)。另外,产犊季节还通过不同季节的青粗饲料供应情况的不同对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
在气温5~21℃范围内,奶牛产奶量及奶的成分没有受影响。过低的气温条件下,一般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不十分显著;但在夏季炎热时,奶牛的呼吸次数增加,采食量减少,往往出现产奶量明显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因此,夏季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第10题:

影响螺杆泵井产液量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粘度的影响;供液不足的影响;气体的影响;砂粒的影响;设备磨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