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用电系统各电压等级的接地方式如何?各有何优缺点?

题目

厂用电系统各电压等级的接地方式如何?各有何优缺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低压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何规定?
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低压厂用电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不接地系统有利于提高厂用电系统的可靠性;采用直接接地则有利于增加运行的安全性。目前的做法是,将动力负荷与照明负荷分开,前者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接地,后者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2题:

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容性电流小于10A的厂用电系统

B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容性电流小于10A的厂用电系统

C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容性电流大于10A的大机组厂用电系统

D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可以防止由于熔断器一相熔断所造成的电动机两相运转,提高了厂用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E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适用于动力与照明共用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但供电可靠性较低,发生单相接地时,动作于跳闸


A,B

第3题: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如何判断?不同判别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孔隙比和相对密实度这两个指标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无粘性土的密实程度可用其孔隙比来表示。但无粘性土的孔隙比的变化范围受土粒大小、磨圆程度、形状和级配的影响很大,即使两种无粘性土的孔隙比相同,但它们所处的密实状态未必一样。例如就某一确定的天然孔隙比,级配不良的砂土,根据该孔隙比可评定为密实状态;而对于级配良好的土,同样具有这一孔隙比,则可能判为中密或者稍密状态。因此,工程上一般采用相对密度Dr来衡量无粘性土的密实程度。

第4题:

大、小接地电流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有什么特点?两种接地系统各用于什么电压等级?


正确答案: 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即直接接地和不接地。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低。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
因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立即切除接地相,但这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却升高为相电压的3倍。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绝缘费用在设备总价格中占相当大比重,降低绝缘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一般就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而以其他措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反之,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一般就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在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66KV及以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

第5题:

如何用电压互感器来监察6KV厂用电系统一相接地?


正确答案: 它是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接在母线上,互感器每相有一个一次绕组,两个二次绕组。第一个二次绕组接相电压,接入三个电压表监视接地情况,第二个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用来接了出信号的过电压继电器。开口三角形反映接地时的零序电压。按设计接地时开口三角形的额定值为100V,电压继电器动作值一般定为15V。

第6题:

低压厂用电系统经高电阻接地有何特点?
(1)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避免开关立即跳闸和电动机停运,也不会使一相的熔断器熔断造成电动机两相运行,提高了低压厂用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电流值在小范围内变化,可以采用简单的接地保护装置,实现有选择性的动作。
(3)必须另外设置照明、检修网络,需要增加照明和其他单相负荷的供电变压器,但也消除了动力网络和照明、检修网络相互间的影响。
(4)不需要为了满足短路保护的灵敏度而放大馈线的截面。
(5)接地点阻值的大小以满足所选用的接地指示装置动作为原则,但不应超过电动机带单相接地运行的允许电流值(一般按10A考虑)。

第7题:

汽轮机进汽方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 1.节流调节法:额定负荷时调节汽门全开,节流损失最小,负荷减少时,由于节流作用而存在节流损失,汽轮机的效率也降低。
2.喷嘴调节法:低负荷时比节流调节损失小,经济性好。缺点是检修安装时调整较为复杂;变工况时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大,负荷的变动速度不能太快。
3.旁通调节法:其优点是在经济(设计)负荷时运行效率高,节流损失最少。其缺点是当超过经济负荷时,旁通进汽,优质金属材料的比例相应提高,其效率也因旁通阀的节流损失和旁通室压力升高而下降。

第8题:

以下关于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的高压厂用电系统中可以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B. 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运行方式适用于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且为了减少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水平的情况
C. 大型机组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的情况下,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D. 为了便于寻找接地故障点,对于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的高压厂用电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

答案:D
解析:
高压(3kV、6kV、10kV)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接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有关。当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可采用不接地方式,也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当电容电流大于1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或消弧线圈并联高电阻的接地方式。
①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高压厂用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过短路点的电流为容性电流,且三相线电压基本平衡。若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允许持续运行2h,为处理故障争取了时间;若厂用电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时,接地处的电弧不能自动熄灭,将产生较高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可达额定电压的3.5~5倍),并易发展成多相短路,故接地保护应动作于跳闸,中断对厂用设备的供电。
②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高压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经过适当的电阻接地,可以抑制单相接地故障时健全相的过电压倍数不超过额定电压的2.6倍,避免故障扩大。常采用二次侧接电阻的配电变压器接地方式,无需设置大电阻器就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点流过固定的电阻性电流,有利于馈线的零序保护动作。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适用于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且为了降低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水平和便于寻找接地故障点的情况。
③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这种接地方式下,厂用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的位移电压产生感性电流流过接地点,补偿了电容电流,将接地点的综合电流限制到10A以下,达到自动熄弧、继续供电的目的。这一接地方式适用于大机组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的情况。

第9题:

高压厂用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电压(),其他两相电压()。


正确答案:降低;升高

第10题:

小麦的播种方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 小麦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条播落籽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中后期群体内通风、透光较好,便于机械化管理,是适于高产和有利于提高工效的播种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宜适当加宽行距有种于通风透光,减轻个体与群体矛盾。
撒播多用于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粘重、整地难度大时宜撒播,有利于抢时、抢墒、省工,苗体个体分布与单株营养面积较好,但种子入土深浅不一致。整地差时深、露、丛籽较多,成苗率低,麦苗整齐度差,中后期通风透光差,田间管理不方便。
穴播也称点播或窝播,在稻茬麦田和缺肥或混套作地区采用,施肥集中,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但花工较多,穴距较大,苗穗数偏少,影响产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