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题目

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 A、根除毒物
  • B、降低毒物浓度
  • C、个体防护
  • D、降低机体易感性
  • E、技术革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对生产性毒物采取的治理措施中,( )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危害各异。下列关于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
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10~20μm
C:烟是直径大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但还可以经过皮肤和消化道进入,故选项A错误;粉尘的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故选项B错误;烟是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故选项C错误。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是()。

A、病原微生物

B、生产性毒物

C、致病寄生虫

D、生产性粉尘


参考答案:AC

第4题: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等,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必须进行有效控制。下列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中,正确的有()。

A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B开放式作业

C局部排气罩

D排出气体的净化

E个体防护


A,C,D,E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包括: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出气体的净化和个体防护。

第5题:

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危害各异。下列关于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10~20μm

C.烟是直径大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性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粉尘是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烟是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第6题:

在对生产性毒物采取的治理措施中,( )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正确答案:A

第7题: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的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等。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必须进行有效控制。下列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中,正确的有()

A: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B:开放式作业
C:局部排气罩
D:排出气体的净化
E:个体防护

答案:A,C,D,E
解析: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1)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2)局部排气罩。(3)排出气体的净化。(4)个体防护。

第8题:

所谓严重有害作业场所即是有()的作业场所。

A.有严重危险因素

B.生产性毒物危害

C.生产性粉尘危害

D.B和C


参考答案:D

第9题: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以及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和中间产品等,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必须进行有效控制。下列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中,不正确的有()。

A.湿式作业
B.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C.排除气体的净化
D.个体防护

答案:A
解析: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除气体的净化.个体防护。

第10题:

国家标准《有毒作业分级》是为了科学地度量生产性有毒物对作业者的危害程度,下列指标不是用于制定生产性有毒作业分级的是( )。

  • A、生产性有毒物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 B、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 C、有害作业劳动时间
  • D、作业场所温度和湿度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