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食管癌粗死亡率为43/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

题目

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食管癌粗死亡率为43/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食管癌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49/10万,因此可以认为()

  •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 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 C、甲乙两地年龄别人口构成相同
  • D、甲乙两地年龄别人口构成相近
  • E、甲乙两地诊断标准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已知某年甲乙两地肝癌死亡总数、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甲地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两地肝癌死亡率宜采用的方法是

A、直接比较两地死亡率大小

B、直接法与间接法均可

C、直接法、间接法均标化后比较

D、用直接法标化后比较

E、用间接法标化后比较


参考答案:C

第2题:

关于标准化的直接法与间接法,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A.标准化后的率不代表实际率

B.若对某地粗死亡率进行直接标准化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不变

C.直接法使两地有相同的人口构成

D.间接法使两地的粗死亡率有相同的人口构成

E.间接法标化粗死亡率需要标准年龄别死亡率


正确答案:D
(答案:D)间接法的应用条件及计算公式均不能使两地人口的年龄构成相同。

第3题:

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由此可认为

A.甲地实际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老年人少

B.乙地实际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老年人少

C.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完全相同

D.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没有规律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部构成)计算出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影响后的标准化率,然后再进行比较。由于计算甲地标化死亡率时采用的是标准人口构成,标化率数值变大了,说明在标化之前甲地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较小的,当人口构成统一了以后,甲地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后(人群中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分布为老年人高于年轻人),标化率就比原始死亡率增加了,所以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第4题:

经检查,甲乙两地某种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为45/10万,按照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的标化死亡率为40/10万,乙地的标化死亡率为50/10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年轻人患该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较乙地多
B. 乙地的年轻人患该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较甲地多
C.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D.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第5题:

甲乙两地女性的年龄构成相同,如仅对两地女性人群相应年龄组的死亡差感兴趣,你应该比较

A.粗死亡率,因为经年龄标化后的总结果会相同

B.如果两人群观察人数多,比较年龄专率

C.如果两人群观察人数多,比较年龄直接标化率

D.如果仅差别的相对大小感兴趣,比较间接年龄标化率

E.由于不知道标准人群的情况,不能给予回答


正确答案:B

第6题:

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o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0,由此可认为

A.甲地实际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老年人少

B.乙地实际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老年人少

C.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完全相同

D.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没有规律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第7题:

已知某年甲乙两地肝癌死亡总数、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甲地各年龄组死亡率,比较两地肝癌总死亡率宜采用的方法是

A.直接比较两地死亡率大小

B.直接法与间接法均可

C.对各年龄组分别比较

D.用直接法标化后比较

E.用间接法标化后比较


正确答案:E

第8题:

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是()。

A、两地人群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甲地诊断比乙地更准确

C、甲地老年人比重高于乙地

D、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

E、甲地诊断不如乙地准确


参考答案:D

第9题:

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由此可认为( )。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30/10万,按年龄标化后,甲地与乙地的标准化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36/10万与27/10万。可以得出

A.甲地冠心病诊断比乙地更准确
B.甲地人口比乙地年轻
C.乙地冠心病诊断比甲地更准确
D.两地人口构成相同
E.乙地人口比甲地年轻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