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便常规性状正常参考值。

题目

简述便常规性状正常参考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尿常规酮体(Ket)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阴性(neg)[临床意义]下列情况下酮体阳性: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非糖尿病酮症,如感染、饥饿、禁食过久;③中毒;④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苯乙双胍(降糖灵)。需要注意的是尿化学方法不能检测β-羟丁酸,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由于酮体主要以β-羟丁酸为主,可能造成酮体估计不足。

第2题:

请简述尿常规亚硝酸盐(Nit)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阴性(neg)[临床意义]阳性为大肠杆菌尿路感染。阴性不能排除,因为Nit阳性需要3个条件,即食物中有硝酸盐,尿液标本在膀胱停留时间超过4小时和感染的细菌有硝酸盐还原酶。

第3题:

便常规性状正常参考值


答案:
解析:
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为糊状。
临床意义
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
黏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
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
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

第4题:

问答题
请简述尿常规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bg)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均为阴性(neg)[临床意义]下列情况下阳性:①溶血性黄疸:Bil阴性,Ubg阳性;②肝细胞性黄疸:Bil和Ubg均为阳性;③阻塞性黄疸:Bil为阳性,Ubg阴性。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请简述血常规白细胞(WBC)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
1)计数
成人:(4.0~10.0)×10/L
新生儿:(15.0~20.0)×10/L
2)分类(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1~0.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1%(0~0.01)
淋巴细胞:20%~40%(0.20~0.40)
单核细胞:3%~8%(0.03~0.0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可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第6题:

请简述一下尿常规比重(SC)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1.015~1.025[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热和脱水等血浆浓缩情况、尿中含造影剂或葡萄糖。降低:临床意义更明显,见于由于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造成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崩症。糖尿病和尿崩症均有尿量增加,但前者尿比重升高,后者降低,以之区别。

第7题:

请简述尿常规酸碱度(pH)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5~8[临床意义]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胃酸丢失、服用重碳酸、尿路感染。pH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第8题:

简述便常规颜色。


正确答案: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为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临床意义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灰白色: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

第9题:

请简述尿常规胆红素(Bil)和尿胆原(Ubg)的参考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均为阴性(neg)[临床意义]下列情况下阳性:①溶血性黄疸:Bil阴性,Ubg阳性;②肝细胞性黄疸:Bil和Ubg均为阳性;③阻塞性黄疸:Bil为阳性,Ubg阴性。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正常成人脑脊液量为90~150ml。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①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②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等;③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④微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⑤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O)或40~50滴/分。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2.化学检查
(1)蛋白定量及定性试验
1)参考值: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蛋白定量(腰穿)儿童为0.20~0.40g/L;成人为0.15~0.45g/L。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蛋白质增高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为中度增加,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呈轻度增加;其他如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梅毒等均可致蛋白质含量增高。
(2)葡萄糖定量试验
1)参考值:2.5~4.5mmol/L。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见于: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②结核性脑膜炎;③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下丘脑损害、糖尿病等。
(3)氯化物定量检查
1)参考值:120~130mmol/L。
2)临床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的含量明显减低,可降至102mmol/L以下;化脓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明显,多为102~116mmol/L;此外,如大量呕吐、腹泻、水肿等情况使血中氯化物减低,则脑脊液中氯化物亦随之减少。其他中枢系统疾患(如病毒性脑炎、脑脓肿等)则多属正常。
3.显微镜检查
(1)参考值:细胞计数成人为(0~8)×106/L,儿童为(0~10)×106/L。
(2)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细胞增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①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细胞数显著增加,达数千×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②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增加,但多不超过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③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细胞总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急性脑膜白血病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
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发现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幼虫等。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细菌学检查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也可用培养或动物接种法。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性脑膜炎,可发现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