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因畏寒、发热、全身乏力3天入院,诊断为“伤寒”

题目

患者,男,45岁,因畏寒、发热、全身乏力3天入院,诊断为“伤寒”。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的饮食为()

  • A、高脂肪饮食
  • B、高纤维素饮食
  • C、少渣饮食
  • D、低盐饮食
  • E、要素饮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因发热入院,怀疑是伤寒。两次肥达试验结果,入院后第4天为:H1:80,O1:80,A、B、C1:40;入院后第12天为:H1:640,O1:640,A、B、C1:40。应作何种诊断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D、乙型副伤寒

E、丙型副伤寒


参考答案:A

第2题:

患者,男,22岁。发热、食欲减退5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伤寒,对该患者宜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不予隔离

B.接触隔离

C.严密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虫媒隔离


正确答案:D

第3题:

  患者女性,30岁,因畏寒、发热、厌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就诊,诊断为乙型肝炎,收入院治疗。应采取

A 严密隔离

B 消化道隔离

C 呼吸道隔离

D 血液-体液隔离

E 接触性隔离


D

【解析】

  血液—体液隔离

  是对病原体经血液—体液而传播所致的传染病进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具体措施

  1.患同种疾病的病员要置一室,但出血不能控制的患者应单人隔离。

  2.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须戴手套。工作时尽量避免损伤皮肤。

  3.其他人员受到病员的血液—体液污染,和不宜用其他方法消毒的物品受浸染时,立即用5.25%次氯酸钠擦拭消毒。

  4.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须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才能送供应室处理,或装入耐刺容器内作特殊标记后送出集中销毁。

第4题:

患者中度发热,全身毒血症状较轻,2周左右痊愈,可以诊断为

A. 轻型伤寒
B. 典型伤寒
C. 迁延型伤寒
D. 逍遥型伤寒
E. 顿挫型伤寒

答案:A
解析:
轻型伤寒: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目前临床上较多见,易漏诊或误诊。

第5题:

患者男,33岁,主诉头晕,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患者面色潮红,皮肤干涸,发烫,呼吸急促,体温39.8℃,属于咳嗽资料的信息是

A、全身酸痛

B、头晕

C、恶心

D、乏力

E、体温39.8℃


参考答案:E

第6题:

患者,男性,22岁,因"发热、食欲减退5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伤寒,对该病人宜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不予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接触隔离

D、虫媒隔离

E、严密隔离


参考答案:B

第7题:

患者女,28岁。因发热2周,伴进行性贫血,全身乏力而入院。入院后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需做血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其采血量是

A、2~3ml

B、4~5ml

C、6~8ml

D、10~15ml

E、18~20ml


参考答案:D

第8题:

患者,男,35岁。因畏寒、发热、厌油、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就诊。诊断为甲型肝炎,收入院治疗,下列隔离措施不妥的是()。

A.不同病种患者应分室居住

B.护理患者时须穿隔离衣

C.不同病种患者书报可借阅

D.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

E.不同病种患者的食品不可交换


正确答案:C

第9题:

患者因发热入院,疑诊为肠热症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入院后14天TO 1:80、1:320;TH 1:80、1:320;PA 1:40、1:40;PB 1:40、1:20。根据此结果可诊断何病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丙型副伤寒

E、回忆反应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患者,男,45岁,因畏寒、发热、全身乏力3天入院,诊断为“伤寒”。

患者采取该饮食的目的是为了
A.补充热量和营养
B.促进肠道蠕动
C.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D.避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
E.促进食物的消化

答案:D
解析:
少渣饮食适用于伤寒、痢疾、腹泻、肠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消化道手术等的患者。伤寒患者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饮食中含坚硬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是诱因之一。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以免造成肠穿孔。大量不保留灌肠溶液温度为39~41C,患者为左侧卧位,保留灌肠时需要将臀部抬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