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因素是()

题目

影响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因素是()

  • A、糖尿病
  • B、对比剂用量
  • C、基础肾功能
  • D、心肌梗死
  • E、心律失常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静脉应用对比剂的副作用发生机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剂的毒性作用

B、对比剂的免疫反应

C、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D、对比剂对凝血功能的影像

E、对比剂依赖作用的影响


参考答案:E

第2题:

关于影响对比与调和的核心因素,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影响对比与调和的核心因素是差异感
  • B、差异感是对比与调和的核心影响因素
  • C、差异感对调和与对比的影响不大
  • D、对比与调和是关系插花花艺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构图法则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为降低可能发生的对比剂肾病导致的不良影响,在使用碘造影剂时,应暂停使用的是

A、格列美脲

B、二甲双胍

C、瑞格列奈

D、罗格列酮

E、阿托伐他汀


参考答案:B

第4题:

关于碘对比剂,描述正确的是()

  • A、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可使用碘对比剂
  • B、对比剂肾病是指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3d内肾功能较应用对比剂前明显降低
  • C、对比剂肾病判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μmol/L(5g/L)或超过基础值25%
  • D、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龄(年龄>70岁)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高危因素
  • E、使用离子型对比剂比非离子型对比剂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度小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胆系对比剂的显影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胆系对比剂分口服法和静注法两类。
(1)口服法胆系对比剂的显影原理:常用口服胆系对比剂包括碘番酸、吡罗勃定、碘西他酸、吡罗培克等多种。其在体内的显影过程如下:
①肠内吸收。胆系对比剂经口服后在肠道溶解,以扩散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对比剂溶解和扩散速度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脂/水分配系数、肠腔内酸碱度及药物种类等有关。如吡罗勃定、吡罗培克等易溶于水而吸收较快,碘番酸难溶于水,但在碱性的小肠内吸收较好。
②血内转运。对比剂(以碘番酸为例)通过肠黏膜后,几乎都是经过门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小部分由肾脏排出。大部分碘番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后变成水溶性的,分布于血浆中。一般情况下,血中胆红素增高时,对对比剂与白蛋白的结合影响不大,但血中胆红素大量增加时(血清胆红素高于68.4μmol/L时胆囊多不显影)亦影响其结合。
③肝内摄取、结合、转化和排泄。血内碘番酸同白蛋白结合之后,经血液运送至肝脏,两者分离。游离的碘番酸在肝细胞内被转化为碘番酸葡萄糖醛酸,然后排入微胆管的胆汁内。其排入胆汁后,减少了肝细胞内未与葡萄糖结合的碘番酸,使肝细胞膜的两侧形成了一种密度差,促使游离的碘番酸进入肝细胞,如此肝细胞不断将对比剂排入胆汁中。碘番酸葡萄糖醛酸分子量越大,易溶于水,一旦排入微胆管内,即不易由微胆管反向弥散至肝细胞及血液内,而是随胆汁排出。碘番酸的排泄过程类似胆红素的排泄机制,因此临床上常以血中胆红素含量作为估计肝脏排泄对比剂能力的依据。如果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在34.2μmol/L以上,即能影响对比剂的排泄。碘番酸的排泄速度同血浆内对比剂浓度呈双曲线关系。当血浆内对比剂浓度升高时,排泄速度增加。但是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后,排泄速度就缓慢增加或不再增加。胆汁中碘番酸的浓度同时亦受基础胆汁流量的影响。胆汁多时,对比剂被稀释而浓度降低。胆盐有利于碘番酸的排泄,但亦能增加基础胆汁流量。④在胆囊中浓缩。胆管内的碘番酸葡萄糖醛酸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大部分进入胆囊内。早期由于对比剂在胆汁中的浓度较低,X线照片多不显影,后期经胆囊黏膜将胆汁中水分吸收,使胆汁浓缩(正常可浓缩4~10倍),当碘浓度达到0.25%~1.0%时,胆囊即可显影
(2)静脉法胆系对比剂的显影原理:常用静脉胆系对比剂包括胆影钠,胆影葡胺等。对比剂经静脉注入血液后,大部分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少量与红细胞表面蛋白结合而存在于血液中,不透过血脑屏障,亦不经肾小球滤过。如胆影葡胺与蛋白结合后,经肝脏以胆影葡胺原形排入胆汁中,尔后进入胆囊及胆管内使其显影。服油脂餐后,因胆囊收缩而排人肠道,不被肠道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静脉注射的胆系对比剂,有6%。18%由肾脏排出。肾脏的排泄形式是被动滤过过程,排泄量的大小取决于对比剂用量、注射速度及肝肾功能。剂量过大,超过肝脏转运极限时,肾脏排泄量增加;注射速度过快,对比剂不能及时与蛋白合,血中游离的对比剂增高,亦增加肾脏排泄;肝功能损害时,对比剂由尿内排出量可高达50%,排泄时间延长至8d左右。肝肾功能均有损害时,其他腺体可分泌少量对比剂。胆道梗阻者亦影响对比剂经肝脏的排泄。静脉法胆系对比剂的排泄速度同口服对比剂一样,受3种因素影响:
①与肝脏的转运极限有关,排泄速度与血液中对比剂浓度呈双曲线关系(同碘番酸)。因此对比剂的用量及注药速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②对比剂有较强的泌胆作用,增加胆汁排泄量,使胆汁内对比剂含量减低;
③胆盐亦能影响对比剂在胆汁内的速度。

第6题:

与静脉注射对比剂发生副作用无关的因素是

A、对比剂的剂量火小

B、对比剂注射速度

C、患者的个体差异

D、对比剂药品的质量

E、患者的检查部位


参考答案:E

第7题:

下面与静脉注射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有关的因素是()。

  • A、应用对比剂的总量
  • B、应用对比剂的注射速度
  • C、螺旋扫描
  • D、对比剂药品的质量
  • E、被检者的个体差异

正确答案:A,B,D,E

第8题:

对比色法测定水样中pH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温度

D、水样颜色

E、游离氯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泌尿系对比剂的显影原理?影响其显影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泌尿系对比剂,指由肾脏排泄的对比剂,包括泛影钠、泛影葡胺、碘肽葡胺、甲泛葡糖、双碘肽葡胺等。对比剂注入血内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总量的98%以上经肾小球滤过排出。此时肾小管内充溢着浓缩的对比剂,同时肾毛细血管、肾单位、肾小管间质中亦有对比剂存在,摄片显示肾实质像。对比剂排入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后,与泌尿系组织形成密度对比,摄片即显示尿路影像。对比剂由肾脏排出的多少,与血中对比剂浓度及肾小球滤过速度有关。注射对比剂后的10~15min,血浆中对比剂浓度为高峰值状态。因肾血管扩张,对比剂排出较快,最初10min排出量约为12%,1h为38%,3h为45%,6h为83%,14h即达90%,甚至全部排出。该类对比剂小部分由肝脏、肾小管、胃、小肠、唾液腺、泪腺和汗腺排出,统称为肾外排泄。肾外排泄无临床意义,但肾功能受损或尿潴留、使用大剂量对比剂和某类对比剂(如以往使用的醋碘苯酸钠)等时可使肝脏排泄增加。由肾脏排泄的对比剂因为是直接注入血管内,增加了血液中的浓度,可使心血管显影,因此也用于脑血管、心脏及动静脉等的造影。
尿中对比剂浓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对比剂随原尿的吸收而增加浓度,倘若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少,尿液中对比剂浓度降低;
②对比剂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增加而减低对比剂浓度,如造影前12~15h禁饮水,则利尿作用甚少;
③对比剂注射量不足时血中浓度过低,亦减低尿液中对比剂浓度;
④肾功能不良,当血浆内尿素氮在7.14mmol/L以上,即可降低尿液中对比剂浓度,且随血尿素氮的升高而更加显著。

第10题:

以下关于血管内碘对比剂副反应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对比剂可造成一过性低血钙
  • B、糖尿病人使用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 C、对比剂的高渗透压是副反应发生的因素之一
  • D、减少使用对比剂的剂量可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 E、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率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