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外交保护的发生情况,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是哪些?

题目

下列有关外交保护的发生情况,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是哪些?

  • A、甲国公民文某在乙国经商的过程中,与乙国一家国有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文某申请甲国要求保护
  • B、丙国公民詹某在乙国与人发生纠纷,被乙国警察非法逮捕,丙国提出外交保护
  • C、丁国公民李某在乙国因为债务纠纷提起诉讼,法院以其不具有乙国国籍为由,拒绝受理,李某申请丁国要求外交保护
  • D、戊国公民汤某在乙国经营的店铺遭遇抢劫,汤某申请戊国要求外交保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外交保护的发生情况,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是哪些?( )

A.甲国公民比尔在乙国经商,并加入乙国国 籍,后比尔被乙国警察非法逮捕并长期非法关押,甲国应比尔要求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

B.丙国公民瓦特与乙国人发生斗殴,被乙国警察非法逮捕,丙国在瓦特用尽乙国救济手段无效后提出外交保护

C.丁国公民杰克逊在乙国的房产被政府征收,且未得到任何补偿,杰克逊在乙国投诉无效 ,申请丁国要求外交保护

D.戊国公民汤某在乙国经营的店铺遭遇抢劫,汤某立即申请戊国进行外交保护


正确答案:BC
【考点】外交保护
【解析】外交保护是指某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得不到救济的时候,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者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者国家的利益。进行外交保护要求三个条件:其一,本国公民在外国因该国国家不当行为而受损害;其二,本国国民从受害至外交保护完毕须保持本国国籍不能变化,即“国籍连续”原则;其三,本国国民须先用尽当地救济。外交保护是在国家之间进行的,无论国民是否申请,国家都可以根据有关情况作出行使或者不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决定。一般引起外交保护的事项有下列项:(1)国民被非法逮捕或者拘禁;(2)国民的财产或者利益被非法剥夺;(3)国民受到歧视性待遇;(4)国民被“拒绝司法”等情况。

第2题:

外交保护是指一国通过外交途径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利进行的保护。下列哪几项属于一国行使外交保护权的条件?( )

A.对于本国国民在所在国的侵害,所在地国家负有国家责任

B.有关受害人在受害行为发生时到外交保护结束时连续地拥有保护国的国籍

C.外交保护必须由受害人首先提出请求

D.外交保护的行使必须以用尽当地救济为前提


正确答案:ABD
本题涉及行使外交保护的条件。外交保护是指一国通过外交途径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利进行的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外交保护的条件主要有: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所在国的不法侵害;受害人自受害时至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必须持续具有该保护国的国籍,且不得具有所在国的国籍,即“国籍持续联系原则”;受害人须用尽当地救济并未获合理补偿,即“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第3题:

国际人权法是有关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下列有关国际人权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国际条约是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个人是关于人权保护的条约的主体

B.人权保护主要和最终是由一国在其主权下通过国内法来实现

C.人权保护主要是通过国际法来实现和体现的

D.国际法通过国家的合作,来实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正确答案:BD
【考点】国际人权法
【解析】国际人权法是指国家之间关于尊重和保护人权以及防治惩治侵害人权行为的原则和制度,它主要是由一系列保护人权的条约组成。条约所规定的是国家承担的义务和遵守的规则,其主体是国家。个人不是这些条约的主体,而是条约所涉及人权的权利主体。因此,A项错误。国际条约虽然能够规定人权的标准和内容,但是人权保护主要和最终是由一国在其主权下通过国内法来实现的,因此,8项正确,C项错误。人权本身不是国际法创设的,国际法只是通过国家的合作,尊重和保护有关权利或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因此,D项正确。本题选BD。

第4题:

什么是外交豁免?我国有关立法对此有哪些重要规定?


正确答案: (1)外交豁免主要是指根据国际法或国内法,外交代表在驻在国享有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其理论根据或采用职务需要说,或采用代表性说。
(2)我国是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并于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了外国驻中国使馆和使馆人员的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和范围。依该条例,外交代表对下列各项不享有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诉讼;违反本条例第25条第3项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公务范围以外的职业或商业活动的诉讼。
(3)外交代表一般免受强制执行,且无以证人身份作证的义务。
(4)上述豁免可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如他们主动向中国法院起诉,对本诉及与本诉有关的诉讼,均不得援用管辖豁免。放弃民事或行政管辖豁免,除非另有明确表示,不包括对判决的执行也放弃豁免。

第5题:

甲国公民马克就职于在乙国的一公司,因其长期在乙同工作,因此,在乙国某大城市购买了一处商住两用房,其就职的公司欲低于市场价租用马可的商住两用房,但马克拒绝。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纠纷中马克还被打伤。依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马克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
B.马克可以将此事诉诸乙国法院
C.马克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
D.如乙国法院拒绝司法,则甲国可对马克行使外交保护权

答案:B,D
解析:
外交保护是在国家之间进行的,A错。公民根据其国内法的规定,一般可以向其国籍国请求保护,C错。当受害人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之后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其国籍国即可行使外交保护,BD对。

第6题:

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应符合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要求答出:
(1)国民的合法权益在所在国遭到了该国的不当侵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期起到保护国的抗议或求偿结束时保持该国国籍;
(3)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方法。
(各项要简要说明,每点2分)


第7题: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主体之间有关规定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下列关于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和个人的国际法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些?( )

A.人权主要是通过国内法实现和体现,国家通过国际人权条约促进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国内法措施的辅助

B.人权本身不是国际法创设的,国际法是通过国家问的合作,尊重和保护有关权利或者促进其更好地实现

C.由于个人可以直接向根据人权条约成立的人权机构就本国侵害公约规定的权利申诉或者指控,因此在同际人权公约领域,个人是公约的主体,具有国际法的主体资格

D.为促进人权公约日标的实现,缔约国根据条约负有将其对条约的履行情况定期或者按照要求向指定机构报告的义务,由该机构进行审查


正确答案:C
【考点】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解析】国际人权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各国承担和履行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国际法律义务,以保证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守。为此,有关人权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一方面要拳国家通过必要而适当的国内措施对人权予以尊重、促进和保护,另一方面则要求国家接受有关国际机制的监督,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积极而广泛的合作,从而保证国际人权根本目的的实观。当然,人权的实现主要还是依赖于各国国内法。ABD项正确。目前,国际社会对个人是否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存在争议,学界主张个人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学者居多。C项不正确。本题选C。

第9题:

甲国公民 A 在乙国长期居住,并经营一家商铺.一日,乙国警察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查封商铺,并逮捕公民A。根据国际法的有关原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国此时可直接行使外交保护
B.不论乙国政府是否应对此行为承担责任,只要行为是乙国警察所为,甲国都有权行使外交保护
C.若 A 在被逮捕前申请退出甲国国籍,被逮捕后申请通过,则此时甲国不再享有外交保护权
D.若 A 在被逮捕前申请退出甲国国籍,被逮捕后申请通过,甲国仍可对 A实行外交保护

答案:C
解析:
A 错。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之后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此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B 错。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如果损害仅仅涉及外国私人的行为,所在国家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则不得行使外交保护。C 正确,D 错误。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拥有保护国国籍。这称为“国籍继续原则”。若 A 在被逮捕前申请退出甲国国籍,被逮捕后申请通过,则在外交保护结束前,A 不再具有甲国国籍,所以甲国也无权行使外交保护。

第10题: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有关国际法规定给予职业外交官特定的外交特权,也是一种外交待遇。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