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教的形成和信仰特征及其与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文学艺术的

题目

简述道教的形成和信仰特征及其与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文学艺术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将古代的鬼魂崇拜,秦汉时期的神仙崇拜、黄老道术以及经学、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而成的。它的倡导者、创立者为东汉时期的张道陵。
(2)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
(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道教丰富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医疗手段;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的形成与发展;从六朝直到宋明,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景、表现手法也深受道教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药物化学的定义是

A.药物化学为建立在多种物理学科和生物学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学科
B.药物化学为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学科
C.药物化学为建立在多种生物学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学科
D.药物化学为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医学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学科
E.药物化学为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基础上,进行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缓解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学科

答案:B
解析:

第2题:

简述道教的基本信仰和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基本信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一个概念,因此与老子所讲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即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也就是说,“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它无所不在,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管,是一个包容一切又生成一切的抽象无比的创世物。同时,道教还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自化,人们只有清净无为,恬淡寡欢,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道教认为,“道”始于天生,“道”生元气,由原始妙一之气化生出“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余禹天,太清境大赤天”。这就是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道教所尊崇的三个最高神就分别住在这三清天上,如元始天尊住玉清境清微天,灵宝天尊住上清境余禹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住太清境大赤天。他们分别把天上的道经秘籍传授给人们,故道教把道经总称为“三洞真经”。“三清”之下又有“四御”,是道教神籍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神:一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总掌天界政权,对其他众神发号施令,相当于人间的皇帝,但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玉帝是最高的天神,这与道教神仙系统并不相同;二是“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协助玉帝执掌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三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帝执掌南北极、天地人三才及人间兵革之事;四是“承天效法土皇地祗”,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帝山河的一位女神。此外,道教神仙谱系中还有掌管女仙的“王母娘娘”,掌管天书的“九天玄女”,掌管年、月、日、时的“四值功曹”,以及掌管天上众星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水浒传》后来附会为108个梁山好汉。
基本特点:道教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它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几个层次;它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第3题:

简述中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正确答案:
(1)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在蛇山峰岭上。特征:整个楼体,抱厦壮丽,飞檐起翘,气势雄伟; 
(2)岳阳楼,位于湖南古城西隅。特征:扼长江、临洞庭,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3)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特征:整座楼阁布局合理,风格高雅,气势恢宏,体现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第4题:

简述道教的信仰特征?


正确答案: 秦汉以后出现道教,是将古代鬼神崇拜、神仙信仰、黄老道术、经学、墨学的观点融合而成。特征是:
(1)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经典。
(2)把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衍生为“洪元”、“混元”、“太初”三个世纪,再由此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尊神”而尊奉之。
(3)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通过修行可以灵魂常在,肉体永生,得道成仙。

第5题:

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


正确答案:多神崇拜;性命兼修;善恶承负说

第6题:

简述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分离和融合。


正确答案: 抒情文学的基本形态是诗,还包括词、曲、抒情赋和散文等,以情景交融的抒情为重要特色;叙事文学的早期形态是史,难以融入抒情因素。
这种分离只有两次突破:
一次是唐传奇,唐代既是小说成熟的时代又是诗的时代,唐代文人把新起的传奇文小说当作全面表现史才诗笔议论的手段,因而完成了第一次诗史结合的成功创造,提供了融诗入事、融情入境和重视环境景物烘托描写等对后代有重要影响和启示的艺术经验。唐代文人对以街谈巷议民间传说为基础的早期小说的发行实际上是一种提高小说艺术品位、化俗为雅的努力。通俗小说产生后,抒情与叙事两大文学传统进一步分道扬镳,又一次突破是从清初到清中叶的小说发展,最后完成于红楼梦。这一时期社会审美趣味从追求粗俗之趣仍又回到追求高雅之趣,小说则从市民文学变成为上层文人和士大夫的文学,又一次出现了文人提高小说艺术品位化俗为雅的努力。其成功作品是清中叶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第7题:

道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比其他宗教更能诠释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民众性格和生活习俗.请简述道教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简要介绍四川主要的道教名山宫观及其特色.


正确答案:
1.道教起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黄老道思想、阴阳五行观念,形成于东汉后期.道教的创立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原始道教阶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后因组织黄巾军起义失败,太平道教被禁止,残余信众融入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又称天师道.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后兵败降曹操.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葛洪著《抱朴子》内外篇,为道教奠定理论基础.寇谦之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士族宗教,陆修静建立道官论功升迁制度,使道教斋仪基本完善.陶弘景为道教编制了神仙谱系,使道教信奉的神仙位次初步系统化.
    道教形成宗派阶段.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全真道又称全真派,是兴起于金代的北方最大的道教宗派,创始人为陕西咸阳人王豁,号重阳.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正一道,即传统的天师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
    四川的道教名山官观:青城山道教官观中外闻名;峨眉山道教官观影响深远;青羊宫道观是西蜀历史最悠久的道观.道教在四川的历史悠久,但现存的宫观多为清代重建或培修,为小式木作,一般不施斗拱.屋面多青灰素瓦,与传统民居较为协调.
 

第9题:

简述我国古代医学著作的名称和地位


正确答案: (1)《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开始形成。
(2)《伤寒杂病论》提出了系统的辩证施治的原则,使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3)王叔和的《脉经》奠定了我国脉学诊断术的基础。
(4)汉代《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药物学也开始自成系统。
(5)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药学著作。

第10题:

简述道教对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道教把内外丹理论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起来。把养生术纳入医疗领域,把炼丹术、服食术作为制药手段。
(2)外丹术为医药学积累了知识,认识了铅丹,铅白,石灰,丹砂等矿物的特性与用途,总结了鉴别钠硝石、芒硝等矿物的方法。
(3)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使晋代之后由利用化学变化制作的膏剂大量出现。并且使药物种类从矿石扩大到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