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校心理咨询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题目

简述学校心理咨询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校心理咨询法在德育中是指学校中富有经验的咨询员对学生开展咨询,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其品德的正常发展打下基础。学校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预防和矫治。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要坚持保密原则。(2)要坚持关系平等原则。(3)坚持价值中立和心理疏导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
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第2题:

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内涵的科学阐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基本要求: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第3题:

下面陈述正确的是()

A、小学生心理咨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广义的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咨询。

C、广义的学校心理咨询对象只包括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

D、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学生。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简述技术定额法的内涵和步骤?


正确答案: 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技术定额法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
(2)分析设备状况;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

第5题:

简述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6题:

请简述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理解支持的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
(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原则。

第7题:

简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8题:

简述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正确答案:
4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学生个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导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替代的。

第9题:

简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内涵和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第10题:

简述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及落实的举措。


正确答案: (1)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
2)“健康第一”的内涵
“健康第一”即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不是“身体素质”、“体质”的某一方面的促进。
(2)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举措
1)转变课程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转变体育教材体系
改变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材,建立以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教材系列,是学校体育教材体系改革的重点所在。
3)转变体育教师观念
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是学校体育工作者。
①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教育者”乃至“教育家”,而不是竞技体育的“教练员”。
②体育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或教学环境视为“培育”而不是“冶炼”。
③体育教师应是制定体育课程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而不应是单纯的“实施者”与“操作者”。
④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而不应把“学校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