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发生演变,以下正确的是()

题目

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发生演变,以下正确的是()

  • A、唐代五大名窑南北官窑
  • B、南宋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
  • C、北宋南方哥窑,北方汝窑,定窑和钧窑
  • D、元明清--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景德镇制瓷业规模在明清时不断扩大
B.景德镇在南宋时已成为著名的瓷都
C.唐三彩由黄、绿、红三种颜色组成
D.越州在唐代是著名的白瓷产地

答案:A
解析:
明朝末年,景德镇的制瓷业,技术多有革新。如瓷器施釉法改进了,用吹釉法代替蘸釉法,施釉更加均匀光泽。清代,江西景德镇仍是全国制瓷业的最大中心,制瓷技术比明代更有进步,突出地表现在彩色瓷器的工艺水平大有提高。清代的青花、五彩、素三彩和粉彩、珐琅彩等都很有名,其中尤以,粉彩和珐琅彩最称精美,驰名中外。

第2题: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兴盛时期,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窑。下列哪些属于宋代的五大名窑?()

  • A、官窑
  • B、汝窑
  • C、邢窑
  • D、定窑
  • E、钧窑

正确答案:A,B,D,E

第3题:

唐代中国制瓷业总体格局是()。


参考答案:南青北白

第4题:

()是唐代陶瓷的一个特色,以后成为中国陶瓷的一个传统。唐代陶瓷最具有特点的是青瓷、白瓷、彩瓷、()。


正确答案:以窑论瓷;唐三彩

第5题:

简析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


正确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路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料产品创汇来进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建设需要的物资。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重发展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如能源,材料,交通等)。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在1990年之前一直高达20%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至此以后,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第6题:

()时期是我国制瓷业最辉煌的时期

A.周代
B.陏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D
解析:

第7题:

唐代,我国的制瓷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即南方以()为代表主要烧制青瓷;北方以()为代表主要烧制白瓷。

  • A、越窑邢窑
  • B、越窑定窑
  • C、龙泉窑邢窑
  • D、龙泉窑定窑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制瓷技术高超,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下列对我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制瓷业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B.制瓷业在唐代朝时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C.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成熟的瓷器 D.清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正确答案:BD
A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掌握烧制陶器的技术,而在商朝,由烧陶发展到制瓷,制瓷业出现,故A项错误。B项,在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以南方越窑生产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生产的白瓷最为闻名,故B项正确。C项,我国在东汉时期就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在南北朝时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故C项错误。D项,清康熙年间在明代盛行的景泰蓝的基础上,发明了珐琅彩这一新的彩瓷品种,故D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BD。

第9题:

唐代制瓷业兴盛的原因是?()

  • A、唐代制瓷业兴盛的原因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饮茶之风的盛行
  • D、铜禁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唐代是中国陶瓷的高度发展时期,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代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