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的内涵以及建设的途径是什么?

题目

“两型社会”的内涵以及建设的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途径:
(1)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自愿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自愿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2题: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四大体系:
(1)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2)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3)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4)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第3题: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参考答案: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其本质特征是建立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4题:

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5题:

建设“两型社会”是指建设()社会


正确答案: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第6题:

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是指()。

  • A、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 B、环境保护型和科学发展型
  • C、科学发展型和包容增长型

正确答案:A

第7题:

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公司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的总基调,主动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以积极进取、敢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2)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发挥好党组织作用,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完成。
(3)服务民生。就是把维护公司和谐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保障,强化维稳安保工作,确保大局稳定;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督促落实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员工看病、养老和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4)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认真倾听员工群众意见,维护员工群众利益,为员工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充分运用民主协商和典型示范等方法做好教育引导、宣传动员工作,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企业奋斗目标上来,团结带领员工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5)服务党员。就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第8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遵循 “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的原则,其内涵是什么?(简答题)


参考答案:

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

第9题:

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10题:

简述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的主要内涵


正确答案:学习型社会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学习者,即全民学习需求,学习覆盖全民,全民都是学习者。第二个要素是组织,学习型组织成为社会的组织基础,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提供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灵活学习的机会。第三个要素就是制度,即形成适应社会化、个性化学习的评价认证制度。
迈向学习型社会在教育领域意味着经历三个历史性的转变:学习对象的转变——从局限于学龄人口转变为全民学习,学习组织的转变——从单一的学校系统转变为多样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制度的转变——从学历文凭本位转变为能力发展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