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下列项目必须进行详细叙述

题目

当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下列项目必须进行详细叙述的是()。

  • A、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
  • B、地下水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
  • C、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
  • D、承压水状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建设项目的自然环境调查,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不进行地下水环境调查
B.中型水库建设项目,需要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
C.隧道建设项目,对与之直接相关的地质构造,应进行较详细的叙述
D.原路面加铺沥青的乡村公路项目,不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可不叙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答案:B,C
解析:
A项,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I类建设项目也要进行地下水环境调查。B项,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C项,评价矿山以及其他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D项,三级评价项目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说明生态现状,并没有明确不需叙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第2题: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的内容包括()。
A.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 B.地下水埋深
C.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 D.水质状况与污染途径


答案:A,B,C
解析: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的内容有:①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②地下水埋深;③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④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

第3题:

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建设程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治理措施必须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B.建设项目一般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在项目建设前期开始进行

D.在项目施工阶段,应进行环境监测


正确答案:C
 点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治理措施必须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应与可行性研究分别进行,它应该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完成;在项目施工阶段应该进行监督环保设施在施工中的实施;环境监测在运行阶段进行。详见教材P243.

  考试要点: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建设程序的关系。

第4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A.评价重点 B. 评价范围
C.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D.初步工程分析



答案:D
解析:
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第5题: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一建设项目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则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不包括()。

A: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
B:该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
C: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D:该建设项目的规模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
B. 对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捕后)不同环节及不同污染防控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c.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无需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可进行评价
D. 必需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间接影响


答案:C,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应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重点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第7题:

(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下水污染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液体物料成分等进行识别
B.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识别
C. 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进行识别
D. 对于随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初、中、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答案:C
解析:
识别内容
(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 HJ/T 2.3)、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 )。

A.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B.规划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D.规划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答案:C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建设项目中,属于Ⅰ类建设项目的是( )。

A.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B.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建设项目
C.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建设项目
D.可能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①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②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③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具体见导则附录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已废止。

第10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社区医疗、卫生院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是()。

A、Ⅰ类
B、 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D
解析:
一般社区医疗卫生院污水均进入市政管网,只做简单的达标分析,因此可以估测属于最低等级的项目类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