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

题目

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

  • A、同心圆法
  • B、环境功能区法
  • C、极坐标布点法
  • D、不同等级方法不一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 )布点。
A. 环境功能区法
B. 平行线法
C. 同心圆法
D. 极坐标布点法


答案:D
解析:

第2题:

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监测期间布点方法除按《导则》规定布点外,也可根据( )做适当调整。
A. 局地地形条件
B. 风频分布特征
C. 环境功能区
D.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答案:A,B,C,D
解析:

第3题: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以()为主兼顾均布性。

A、同心圆

B、放射状

C、环境功能区

D、规划功能区


参考答案:C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
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答案:B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第5题:

某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项目,拟建地常年、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E、NW,项目在1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至少在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w方向加密布点
B.至少在E、S、W、N等方向布点,并在偏E方向加密布点
C.至少在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SE方向加密布点
D.至少在NW、NE、SE、SW等方向布点,并在偏NW方向加密布点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监测布点。其中,二级评价项目的布点原则是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题中,该监测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则以其上风向东南风为0°,则分别应在SE(0°)、NE(90°)、NW(180°)、SW(270°)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SE)加密布点。

第6题:

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是( )。
A. 同心圆法
B. 环境功能区法
C. 极坐标布点法
D. 不同等级方法不一样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某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续监测6天
B.布设5个监测点
C.必须进行二期监测
D.应在监测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现状监测制度规定:①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有效数据。②监测布点要求,二级项目的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③二级评价项目的监测布点原则,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第8题:

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监测期间布点方法除按《导则》规定布点外,可根据( )做适当调整。
A.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B. 环境功能区
C. 风频分布特征
D. 局地地形条件
E.不同等级要求不同


答案:A,B,C,D
解析: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布点。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一、二、三级评价的布点方法为极坐标布点法。

第10题: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时,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0°、45°、90°、135°、225°、270°、315°
B:0°、180°
C:0°、270°
D:0°、45°、225°、270°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