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的分类,

题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的分类,依据岩体作为高混凝土坝坝基的适用性、产生变形滑移的危险程度和加固处理的难易程度,将坝基岩体基本质量划分为Ⅰ-Ⅴ类。主要分类因素中不包括()。

  • A、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 B、结构面发育程度及其组合
  • C、岩体结构类型
  • D、岩体载荷试验强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 )应进行专门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对于高混凝土坝,岩体力学参数需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岩体变形参数取原位试验成果的( )作为标准值。

A.大值平均值
B.小值平均值
C.算术平均值
D.最小值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第E.0.4.2条规定,岩体变形参数取原位试验成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第3题:

某峡谷坝址区,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0m,欲建坝高6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该峡谷区坝址钻孔进入基岩的深度应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要求?
(A) 10m (B) 30m
(C) 50m (D) 60m


答案:D
解析:

第4题: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规范》(GB50287—99)提出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中,软质岩与硬质岩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划分标准为( )。

A.5MPa
B.15MPa
C.30MPa
D.60MPa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定,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和( )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按规定进行。

A.地震安全性评价
B.地震破坏性分析
C.地震危险性分析
D.地震活动性分析

答案:C
解析:
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按下列规定进行:①坝高大于200m或库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或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②其他大型工程可按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对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坝高为100~150m的工程,当历史地震资料较少时,应进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③地震危险性分析应包括工程使用期限内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坝、库区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坝址基岩地震峰值水平加速度及反应谱等地震动参数,以及合成基岩地震动时程。

第6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中将岩体结构划分为5种基本类型,13种亚类型,亚类型中的巨厚层状结构所属的基本类型是( )。

A.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答案:B
解析:
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表U。

第7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推荐的分类方法中,基本因素T是指( )。

A.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B.地下水评分、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C.地下水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
D.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

答案: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P,围岩分类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评分的总和为基本判据,以围岩强度应力为判定依据。其中基本因素围岩总评分T为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修正因素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之和。

第8题: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将黏粒百分含量为25%的软弱夹层划分为( )。

A.岩块岩屑型
B.岩屑夹泥型
C.泥夹岩屑型
D.泥型

答案:C
解析:
根据颗粒组分以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百分含量的少或无、小于10%、10%~30%、大于30%将软弱夹层划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泥型四类。

第9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推荐的分类方法中,修正因素是指( )。

A.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
B.岩石强度评分和岩体完整程度评分
C.岩体完整程度评分和结构面状态评分
D.结构面状态评分和地下水评分

答案: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P规定。围岩分类以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主要结构面产状五个因素评分的总和为基本判据,以围岩强度应力为判定依据。其中基本因素围岩总评分T为岩石强度评分、岩体完整性评分、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修正因素地下水评分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之和。

第10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D规定,初判时,浸没的临界地下水位埋深可按Hcr=Hk+△H计算。其中的△H为安全超高值,该值在农业区即为( )的厚度。

A.耕种层
B.表土层
C.根系层
D.冻土层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