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幢建筑,一个采用框架结构

题目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幢建筑,一个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另一个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关于两种体系中框架抗震等级的比较,下列哪条叙述是正确的?()

  • A、必定相等
  •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 C、后者的抗震等级低
  • D、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体系,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体系,两种体系中的框架的抗震等级是(  )。

A.必定相等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后者的抗震等级低

答案:C
解析:
框剪结构的抗侧移能力比框架结构的强,顶部产生的水平位移小于框架结构所产生的位移,延性要比框架结构的好,所以在同种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要与框剪结构相同。

第2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3题: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幢建筑,一个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另一个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两种体系中框架抗震等级相比较,则(  )。

A、必定相等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后者的抗震等级低
D、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剪力墙布置得多,结构自振周期缩短,结构自重增大,导致地震反应随之加大,即侧向力变大。但剪力墙布置的多又会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有利,往往震害较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6.1.2的规定,同种条件下框架结构体系要高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的抗震等级,但倘若建筑高度处于一定范围,两种结构抗震等级也可能相等。

第4题: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Ⅰ.抗震设防烈度 Ⅱ.建筑物高度 Ⅲ,结构类型 Ⅳ.建筑场地类别( )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关于建筑抗震地震影响系数的阐述,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地震影响系数的大小,与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无关
B.在同一个场地上,相邻两个自振周期相差较大的高层建筑住宅,其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不相同
C.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单位是m2/s
D.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只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5. 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根据第5. 1.5条,由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可知,在同一个场地上;相邻两个自振周期相差较大的高层建筑住宅,其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可能相同。C项,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单位是1。

第6题: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与以下( )因素有关。Ⅰ.抗震设防烈度;Ⅱ.建筑物高度;Ⅲ.结构类型;Ⅳ.建筑场地类别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Ⅱ、Ⅲ、Ⅳ
D.Ⅰ、Ⅱ、Ⅳ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答案:D
解析:
.《建筑抗震规范》5.1.4.2表可知,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是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的。

第8题: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幢建筑,一个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另一个釆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关于两种体系中框架抗震等级的比较,下列哪条叙述是正确的?

A.必定相等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后者的抗震等级低
D.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提示: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 2条。

第9题:

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主要反映了下列()的影响。
A .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 B .地震设防烈度
C .震中距远近 D .建筑场地类别


答案:A,C
解析:

第10题:

在下列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是() ①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②甲类建筑 ③7度设防烈度,高度120m的高层建筑 ④8度设防烈度,Ⅱ类场地,高度85m的高层建筑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