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采用逐层

题目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采用逐层深人排查的方法,分析确定其最主要原因。这种方法是()

  • A、直方图法
  • B、排列图法
  • C、控制图法
  • D、因果分析图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釆用逐层深入排查的方 法,分析确定其最主要原因。这种方法是( )。
A.直方图法 B.排列销法
C.控制图法 D.因果分析图法.


答案:D
解析:
因果分析图法,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 性或问题,采用一定的方法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 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第2题: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基础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发现其施工质量存在强度严重不足问题。
【问题】简述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答案:
解析:
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1)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暂停令》,要求停止进行质量事故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并指令承包人按规定速报有关部门,同时要求承包人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2)监理工程师在事故调查组展开工作后,应积极协助,客观地提供相应证据,若监理方有责任,应予以回避,但应配合调查组工作;(3)当监理工程师接到质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技术处理意见后,可组织相关单位研究,并责成相关单位完成技术处理方案,并予以审核签认;(4)技术处理方案核签后,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必要时应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施工质量进行监理,技术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应进行旁站,并会同设计、建设等有关单位共同检查认可;(5)对施工单位完工自检后报验结果,组织有关各方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处理结果签定;(6)签发《工程复工令》,恢复正常施工。

第3题:

某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问题,采用逐层深入排查的方法,分析确定其最主要原因。这种方法是( )。

A.直方图法

B.排列图法

C.控制图法

D.因果分析图法


正确答案:D

第4题:

某钢结构厂房在结构安装过程中,发现构件焊接出现不合格,施工项目部采用逐层深入排查的方法分析确定构件焊接不合格的主次原因。这种工程质量统计方法是因果分析图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中,属于施工管理不到位的是()。

  • A、无证施工
  • B、无图施工
  • C、违章作业
  • D、混凝土强度不足

正确答案:C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炼钢厂综合楼建筑面积2 900m2,总长,41.3m,总宽13.4m,高23.65m,为5层现浇框架 结构,柱距4m×9m, 4mx5m,共两跨,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主体结构采用C20混凝 土,砖砌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3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对实体 强度测试论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问题:

(1)该质量问题是否需处理,为什么?
(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是否需处理?采用什么处理方法?
(3)简述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类型。
(4)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5)简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答案:
解析: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试块制作、养护或检验中的质 量问题。而工程实体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
(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需采取处理措施。处理的方法有:结构卸 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
(3)质量事故缺陷处理方案类型有:修补处理、返工处理、限制使用、不作处理。
(4)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
(5)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 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第7题:

某工程位于北京市南四环和三环之间,建筑面积43000m2,框架结构筏板式基础,地下3层,基础埋深约为12.8m。混凝土基础工程由某专业基施公司组织施工,于2000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基础工程完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试块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对实际强度经测试论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该如何组织?


正确答案:混凝土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第8题:

某宾馆建筑为大厅部分16层,两翼13层,建筑面积11620m2,主体结构中间大厅部分为框剪结构,两翼均为剪力墙结构,外墙板采用大模板住宅通用构件,内墙为C20钢筋混凝土。工程竣工后,检测发现下列部位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 (1)七层有6条轴线的墙体混凝土,28天试块强度为12.04N/mm2,至80天后取墙体混凝土芯一组,其抗压强度分别为9.03N/mm2,12.15N/mm2,13.02N/mm2; (2)十层有6条轴线墙柱上的混凝土试块28天强度为13.25N/mm2,至60天后取墙柱混凝土芯一组,其抗压强度分别为10.08N/mm2,11.66N/mm2,12.26N/mm2,除这条轴线上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外,该层其他构件也有类似问题。

(1)造成该工程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为了避免该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浇注混凝土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3)在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答:原因可能有:①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②混凝土拌制时间短或拌合物不均匀;③混凝土配合比每盘称量不准确;④混凝土试件没有做好,如模子变形。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等。

 (2)答:①浇筑混凝土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2m,自由下落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②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振捣,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③竖向结构(墙、柱等)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④在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混凝土应同时浇筑;⑤如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完毕,中间间歇时间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3)答: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层楼,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第9题:

某工程位于北京市南四环和三环之间,建筑面积43000m2,框架结构筏板式基础,地下3层,基础埋深约为12.8m。混凝土基础工程由某专业基施公司组织施工,于2000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基础工程完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试块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对实际强度经测试论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该基础工程验收该如何组织?


正确答案:基础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

第10题:

某施工单位在某工程项目施工时,因自身原因导致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该施工单位承担责任的方式应包括()。

  • A、停业整顿
  • B、赔偿损失
  • C、返还财产
  • D、修理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