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处河床呈“V”形,河床狭窄,两岸山体为岩石,则

题目

某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处河床呈“V”形,河床狭窄,两岸山体为岩石,则其施工导流方式宜采用()。

  • A、明渠导流
  • B、隧洞导流
  • C、分期导流
  • D、建闸导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水电工程坐落在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段,设计采用全段围堰法导 流,此工程宜采用( )导流。

A.束窄河床
B.明渠
C.涵管
D.隧洞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62页
该题主要考察的是: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原文是2.隧洞导流隧洞导流是在河岸边开挖隧洞,在基坑的上下游修筑围堰,施工期间河道的水流由隧洞下泄。这种导流方法适用于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流。

第2题:

下列场地最适合做土石坝料场的是( )。

A.坝肩部位的风化岩土层料场
B.坝址下游河床砂砾石料场
C.宽广的、坝址上游2km处的阶地
D.新鲜、完整的石灰岩料场

答案:C
解析:
坝肩为施工部位,不能作为取土料场。下游河床有可能有地下水,不便于开挖。新鲜、完整的石灰岩中没有土料,只有石料。

第3题:

某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处河床呈“V”形,河床狭窄,两岸山体为岩石,则其施工导论方式宜采用()。

A.明渠导流
B.隧洞导流
C.分期导流
D.建闸导流

答案:B
解析:
2019版教材P62页
隧洞导流是在河岸边开挖隧洞,在基坑的上下游修筑围堰,施工期间河道的水流由隧洞下泄。这种导流方法适用于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流。

第4题:

某水电站工程位于山区,挡河坝采用面板堆石坝。在距大坝右岸1.3km的山体垭口处开挖设置溢洪道。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坝址河床高程30~34m,枯水期水面宽90~130m,正常蓄水位河谷宽440~608m。坝址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山体雄厚,岸坡地形完整,基岩大片裸露。山顶高程左岸300~350m,右岸在350m以上,两岸坡度一般为40°~45°,局部地段有60°以上的陡坡或陡壁悬崖分布。左岸基岩以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河床与右岸以火山集块岩为主。河床冲洪积层厚度大,属上叠式阶地地貌。左岸有狭窄的河漫滩和Ⅰ级阶地分布,阶地高出河床3~8m,局部达14m,高程40~48m。河床覆盖层内没有厚度大的连续软弱夹层,仅局部存在细颗粒集中的小透镜体,一般长度0.6m~1.10m,厚度0.3~0.5m为主,主要由砂、粘性土组成,局部存在大漂石卵石集中,据室内外试验资料,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较好。 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m3。受降水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影响,径流年内分配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径流量的75.2%,以6月最大,占全年径流的19.7%,年洪峰一般出现在4~9月,其中4~7月多为锋面雨,6~9月为台风雨,洪水过程,锋面雨为多锋型,历时较长,一般为2~5天,其特点是峰面低量大,台风雨为单峰型,峰高量小,历时短,一般为2~3天。 由于大坝填筑工作量较大,如计算的一期填筑不能在汛期来临前达到拦洪水位以上,则可考虑采取什么方法拦洪渡汛?()

  • A、降低溢洪道高程
  • B、开挖设置泄洪洞
  • C、用临时断面挡水
  • D、临时坝面保护措施过水
  • E、降低拦洪度汛高程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河床相沉积岩石成分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岩石成分以砂岩为主;砾石偏平面大都向上游倾斜,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胶结物多为泥质;剖面上粒度常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呈正旋回沉积;分选自上游向下游变好;斜层理发育,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下伏岩层常常有侵蚀切割现象。

第6题:

下列场地最适合做土石坝料场的是( )。
A.坝肩部位的风化岩土层 B.坝址下游河床砂砾石
C.宽广的、坝址上游2km处的阶地 D.新鲜、完整的石灰岩


答案:C
解析:
坝肩为施工部位,不能作为取土料场;坝址下游河床可能有地下水,不便于开挖;新鲜、完整的石灰岩中没有土料,只有石料。

第7题:

不要在河床、河边、溪谷边宿营,要选择相对的()为宿营点。

  • A、平坦地
  • B、岩石边
  • C、高地
  • D、低洼处

正确答案:C

第8题:

某水电工程坐落在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段,设计采用全段围堰法导流,此工程宜采用()导流。

A、束窄河床
B、明渠
C、涵管
D、隧洞

答案:D
解析: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2.隧洞导流隧洞导流是在河岸边开挖隧洞,在基坑的上下游修筑围堰,施工期间河道的水流由隧洞下泄。这种导流方法适用于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的山区河流。

第9题:

某水电站工程位于山区,挡河坝采用面板堆石坝。在距大坝右岸1.3km的山体垭口处开挖设置溢洪道。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坝址河床高程30~34m,枯水期水面宽90~130m,正常蓄水位河谷宽440~608m。坝址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山体雄厚,岸坡地形完整,基岩大片裸露。山顶高程左岸300~350m,右岸在350m以上,两岸坡度一般为40°~45°,局部地段有60°以上的陡坡或陡壁悬崖分布。左岸基岩以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河床与右岸以火山集块岩为主。河床冲洪积层厚度大,属上叠式阶地地貌。左岸有狭窄的河漫滩和Ⅰ级阶地分布,阶地高出河床3~8m,局部达14m,高程40~48m。河床覆盖层内没有厚度大的连续软弱夹层,仅局部存在细颗粒集中的小透镜体,一般长度0.6m~1.10m,厚度0.3~0.5m为主,主要由砂、粘性土组成,局部存在大漂石卵石集中,据室内外试验资料,河床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较好。 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m3。受降水雨年内分配不均匀影响,径流年内分配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径流量的75.2%,以6月最大,占全年径流的19.7%,年洪峰一般出现在4~9月,其中4~7月多为锋面雨,6~9月为台风雨,洪水过程,锋面雨为多锋型,历时较长,一般为2~5天,其特点是峰面低量大,台风雨为单峰型,峰高量小,历时短,一般为2~3天。 该工程适合采用平堵法截流,截流日期定在12月-1月为宜。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当坝址处河面开阔,河床内能同时布置挡(泄)水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及电站等水工建筑物时,枢纽总体布置可采用()的方式。


正确答案:集中布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