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题目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 A、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
  • B、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具有系统性
  • C、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内容
  • D、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比不上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丰富
  • E、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评述约翰.穆勒关于自然垄断的思想。


正确答案: 最早提出自然垄断概念的是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穆勒在论述地租时,提出“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这一论断,但穆勒对自然垄断本身没有做任何阐述。实际上,穆勒所谓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特性使得竞争无法展开的情形,仅仅是在土地这一要素层面上定义自然垄断,与我们今天所谈的自然垄断含义相距甚远。
1.自然垄断
1)一个行业,如果A,有典型规模经济特征,或者B,平均成本递减区间很广,则属于自然垄断。如城市供水。
2)萨缪尔森: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如此强劲,以至于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会产生自然垄断。
3)鲍莫尔:成本劣加性自然垄断不仅可以存在于规模经济阶段,也可以存在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只要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企业成本更低地向市场提供数量相同的产品,自然垄断就可以存在。
2.穆勒的自然垄断思想
第一,穆勒提出了“自然垄断”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八处提到“自然垄断”的概念。决定分配的因素。垄断分为“自然垄断”与“人为垄断”;高工资是一种垄断价格。并非源自法律,而是源自“自然垄断”。比如进入壁垒。自然垄断“是指由环境而不会是依据法律所形成的垄断”。地租是一种垄断的产物;这是一种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由于市场自发力量作用而形成的垄断。现代经济学所讲的自然垄断只是穆勒所讲的自然垄断的一个特例。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思路有所不同。
第二,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之第一篇《生产》之第九章《论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中,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了自然垄断并讨论了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问题:
1)某些行业(如邮政)如果具有典型规模经济特征,则应该实行独家垄断经营,否则将提高成本,降低效率。
2)独家经营的好处在于节省成本
3)对自然垄断行业,为了避免竞争造成的效率损失,应该实行进入管制
3.引申的话题:
1)自然垄断管制与政府失败
2)寻租——政府管制进入非自然垄断行业
3)价格管制中的“俘虏”问题
4)政府失败——放松管制
5)技术变迁与自然垄断领域的变化,技术变迁引起自然垄断行业技术特征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不再支持自然垄断特征。如邮政业的电子分拣。某些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或其中的某些环节,可以引入竞争因素。电力行业中的发电环节以及航空业中的运输服务。

第2题:

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正确答案: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3题: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加快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宣传了进化论思想
D.挽救了民族危机

答案:D
解析:
维新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维新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但它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没能挽救民族危机。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历史概念要准确。

第4题: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行政组织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其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
  • B、开始强调政府简单的职能分工
  • C、开始关注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 D、开始涉及行政组织人员的任用及其监督机构的设置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试评述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


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学校制度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其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西周时的六艺已达到较完备的形态。“礼”是政治伦理课,体现宗法等级制下的伦理政治规范,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诸项;“乐”是综合艺术课,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礼与乐内外交修获得的统治术对稳定社会弥合社会矛盾有重要作用,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核心基石。“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则是作为基础文化课进行学习。“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内容,西周官学旨在培养善于“射”、“御”以卫护社稷,又精于“礼”、“乐”、“书”、“数”以管理国家的文武兼备之士。

第6题:

评述亚当·斯密关于金融管制的思想。


正确答案: ①票据贴现管制:循环划汇与通货膨胀
甲向乙开出汇票,期限2月,乙承兑之后甲向银行贴现。到期乙无力向银行清偿,于是向甲开出汇票,贴现后清偿前期的债务。贴现与过量纸币发信。通货膨胀。 因此要秉承谨慎经营原则——对票据贴现,要严肃资信审查,实施严格的贴现条件。
②利率管制:在货币借贷中,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出借者可能利用优势地位要求过高的利息率。国家干预有救济弱者的作用。利率管制与逆向选择
③纸币面值管制:商人与消费者之间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适于小面值纸币;商人与商人之间,适于大面值纸币。如果纸币面值较大,则小额交易流通金属货币,于是减少整个社会的纸币流通量。降低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④为什么要管制金融?金融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交易对象的高度流动性,交易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借贷关系的委托代理特点,等等。
⑤放松管制与金融危机。 
大危机与金融管制,银行混业经营与大危机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防火墙。货币业务和资本业务。分业经营。 
如果没有金融监管的放松,就不会有不成熟的蕴含巨大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上市交易;如果没有金融监管放松导致的人们机会主义动机的强化及有效约束的缺失,就不会有金融机构投资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疯狂及金融产品评级机构的弄虚作假及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如果没有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的银行业务和投行业务的防火墙的拆除,次贷危机也许就不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将整个世界经济拖入深渊……      ——赵峰:《亚当.斯密的金融管制思想》

第7题:

评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正确答案: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但构成“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的监察体系是在秦代才开始初具规模的。随着国家政务的日益纷繁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监察体制也相应扩大,至南北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体制中,属于制衡地位。其主要对象是官吏勋贵,但也不排除对民间的监视。元、明、清在历代监察制度的基础上,使中央直控的监察体系和各级政府层层控制的监察体系紧密结合,在中央直控监察体系深入到各个部门的情况下,又确立各级政府自下而上,以长官负责的监察制度,以保证下情能及时上达并处理,做到上下结合,组成讯息的和监察的网络。
封建帝王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集权,通过监察机构匡正决策的失误,加强对朝廷政局的控制,加强对百官和全国的控制,使政治生活由无序变为有序。因此,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设置中央监察机构和职官以来,监察机构被赋予各种职权,而且职权不断发展和变化,成熟和完善。总的来看,主要有言事谏诤权、封驳诏书权、弹劾官吏权、司法监察权、司法审判权、财政经济监督权、监察礼仪权、监军权等多种职权。

第8题:

关于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评述正确的有()

  • A、 其行政组织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B、 其治国主张当时未真正付诸实施
  • C、 其治国主张代表一个时代
  • D、 注重国外方法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 E、 主张依三权分立原则组建政府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简要评述当代英国行政组织的变革。


正确答案:(1)英国行政组织改革非常注重学习、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
(2)英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注重循序渐进;
(3)改革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10题: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理论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有:
(1)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2)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
(3)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
(4)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