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变体有哪些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归纳音位一般要遵循哪

题目

音位变体有哪些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归纳音位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类型:1.条件变体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派pɑi[ph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妈mɑ[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老lɑo[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言yɑn[iɛ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ɛ/ 。
2.自由变体
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自由变体。
原则:1.对立原则
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汉语:/k/、/k‘/分属不同音位。/g/、/k/则属于同一个音位。“姑”[ku]、“哭”[k‘u] —对立—/k/、/k‘/两个音位,“哥哥”[kəgə]、[kə kə]—不对立—/k/、/g/归纳为一个;英语:ski[sk’i:]、[ski:]—不对立—/k/、/k’/合并一个。gill[gil]、kill[kil]—对立—/k/、/g/划分两个。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但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分布状况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这些音素都可以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其中,语音相似或相近是非常重要的(音感特征)。如普通话[a、A、α、ɛ] :a为前元音、A为单元音、α为后元音、 ɛ用在[i]和韵尾[n]之间→分布互补,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i、ɿ、ʅ ]三者在普通话中形成互补分布,且三者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可以归并在一起。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
普通话[u]、[v]、[w]是/u/的变体;方言[n]、[l]是/n/的变体。
互补相似性原则将条件变体加以合并;随意替换性原则将自由变体加以合并。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两个音位;   英语[p][b]:pig/big→两个音位/p/、/b/,汉语一个音位。 4.简约原则:尽可能少,系统尽可能简化。
5.土人感原则:音位的分合最终决定于当地人自己的语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正确答案:对

第2题:

音位变体有哪些类别?


正确答案:根据音位变体在不同语音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不同,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1)自由变体:指的是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以上的音,它们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比如汉语中兰州话和武汉话的声母[n][l]不分。当地人说话时可随意选择而不会引起意义上的歧义。
2)条件变体:指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之下,同一音位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不能任意换用,如汉语中的[a],[A],[α]是/a/音位的条件变体,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条件,如下表:
音素出现条件例字。
[a][A][α]出现在[-i][-n]前面时单说或作开音节单元音时出现在[-u][-ŋ]前面时来[lai]搬[pan]阿[A]拿[nA]高[kαu]放[fαŋ]。

第3题: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音位变体与音位之间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

B. 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

C.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

D. 音位是从音位变体缀概括归纳出来的


标准答案:A

第4题:

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A/音位与音素区别和联系
1、划分的角度不同。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2、研究的范围不同。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侧重语音的物理、生理属性,音素各语言可以共享,记录音素的国际音标各语言通用。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主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
3、分类不同。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划分与归并。
4、音位和音素是类型和成员的关系。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以分辨出来的,没有变体;一个音位常包含几个变体,是多次发音中归纳出来的语音集合单位。音素是这一个个语音类型中的成员。
B/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着眼于语音体系中集合和内部成员的关系而言的)音位是由音位变体构成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音位总是由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的。

第5题:

归纳音位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正确答案: 音位是从具体的语言和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音位应遵循的原则有:
(1)对立原则。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的不同音素,它们的差别如果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则它们间的关系是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归纳时应该分别归入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则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处在互补关系的几个音素,有可能被归并为一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3)语音相似原则。处在互补关系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音质差异太大,即使互补,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第6题:

简述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对立原则
②互补原则
③音感差异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第7题:

音位变体有哪些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归纳音位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类型:1.条件变体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派pɑi[ph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妈mɑ[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老lɑo[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言yɑn[iɛ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ɛ/ 。
2.自由变体
自由变体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自由变体。
原则:1.对立原则
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这几个音素就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汉语:/k/、/k‘/分属不同音位。/g/、/k/则属于同一个音位。“姑”[ku]、“哭”[k‘u] —对立—/k/、/k‘/两个音位,“哥哥”[kəgə]、[kə kə]—不对立—/k/、/g/归纳为一个;英语:ski[sk’i:]、[ski:]—不对立—/k/、/k’/合并一个。gill[gil]、kill[kil]—对立—/k/、/g/划分两个。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但出现环境各有分工,分布状况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这些音素都可以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其中,语音相似或相近是非常重要的(音感特征)。如普通话[a、A、α、ɛ] :a为前元音、A为单元音、α为后元音、 ɛ用在[i]和韵尾[n]之间→分布互补,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i、ɿ、ʅ ]三者在普通话中形成互补分布,且三者在发音上具有相似性→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可以归并在一起。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
普通话[u]、[v]、[w]是/u/的变体;方言[n]、[l]是/n/的变体。
互补相似性原则将条件变体加以合并;随意替换性原则将自由变体加以合并。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两个音位;   英语[p][b]:pig/big→两个音位/p/、/b/,汉语一个音位。 4.简约原则:尽可能少,系统尽可能简化。
5.土人感原则:音位的分合最终决定于当地人自己的语感。

第8题:

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

A、非标准体

B、音位变体

C、非主体

D、变异体


正确答案:B

第9题: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主要区别是:音位不能区别意义,音位变体能区别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关于“音位”与“音位变体”,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音位是音位变体的具体表达形式。
  • B、音位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 C、音位与音位变体是成员与类别的关系。
  • D、音位与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正确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