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兴奋的总合?它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冲动过程中有何生理意义?

题目

何谓兴奋的总合?它在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冲动过程中有何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一)在中枢内,由单根神经纤维传入的单一冲动,往往只引起该神经元的局部阈下兴奋,亦即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而不能引起反射性传出效应.如果有若干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则这些冲动的作用协同起来发生传出效应,这一过程称为兴奋的总和.。
(二)其生理意义在于中枢的神经元与许多不同的传入纤维发生突触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单独传入的冲动往往只引起该神经元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而不发生扩布性兴奋.如果同时或差不多同时有较多的传入纤维兴奋,则各自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就总和起来,在神经元的轴突始段部位形成较强的外向电流,从而爆发扩布性兴奋,发生反射性的传出效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A.兴奋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B.抑制同一肌肉的β运动神经元

C.抑制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

D.兴奋其他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正确答案:A

第2题:

交互抑制是指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肌梭传人纤维的神经冲动可

A.直接兴奋γ运动神经元

B.直接兴奋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

C.直接抑制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D.直接兴奋可以抑制拮抗肌的中间神经元


正确答案:ABD
解析:当某一肌肉牵拉变长时(例如用叩击锤敲打肌腱),该肌肉中的肌梭被牵拉,其传人纤维可直接兴奋同一服肉的运动神经元(单突触反射),引起同一肌肉收缩。肌梭传人纤维的侧支可直接兴奋可以抑制拮抗肌的中间神经元,再去抑制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使拮抗肌放松。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调节肌梭敏感度的,它不与肌梭传人纤维构成突触,经常受高位中枢的控制。

第4题:

何谓ROC曲线?它在肿瘤标志物评估中有何应用价值?


正确答案: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受试者工作曲线)以敏感性为纵坐标(Y轴),以假阳性为横坐标(X轴),当给试验不同临界值(cut-off)时,即可产生相应的坐标点,连成线所产生的曲线即ROC曲线。在应用肿瘤标志物作定量检测时,最重要的是确定决定值(decisionlimit)。在各种确定决定值的统计方法中,当前最为提倡的是ROC曲线法。一般把曲线顶端一点定为决定值,此点往往是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一点。用ROC曲线还能比较不同肿瘤标志物的优劣,ROC曲线右下面积越大者诊断效率越高。

第5题: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 C、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
  • D、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B

第6题:

肌梭传入纤维的神经冲动可

A.直接兴奋γ运动神经元

B.直接兴奋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

C.直接抑制拈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D.直接兴奋可以抑制拮抗肌的中间神经元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①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55mv,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为零。在膜电位从-55mv复极化到-60mv期间,钠通道开始复活,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和绝对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化到-860mv期间,钠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状态。细胞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化到-90mv期间,钠通道已经复活,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小于正常,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结束。心肌细胞只有在舒张早期之后,才有可能在受到有效刺激作用时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可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这也就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第8题:

与神经元兴奋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A.阈电位水平

B.神经冲动

C.动作电位

D.突触后电位


正确答案:BC
解析:动作电位是兴奋的同义语,在神经上传播的动作电位称为冲动,在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特指神经元兴奋。阈电位时离子通道开放即能引起动作电位发生临界膜电位水平;突触后电位是局部电位性质的电变化。

第9题:

何谓核酸分子杂交法?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正确答案:利用两条不同来源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互补性而使它们形成杂交体双链叫核酸杂交。应用:Southern印迹技术用来检查DNA样品中是否存在有某个特定的基因,特异性非常高,而且还可知道其大小及酶切位点的分布,应用REA及Southern印迹法可将分离自火鸡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疫苗株(M9)和致病株相鉴别,通过将滑液膜支原体(MS)的WVU1853株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8上,并用大肠杆菌转化,构建了MS的基因文库。

第10题:

何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兴奋如何通过突触传递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兴奋在中枢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理)?


正确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在中枢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理: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轴浆中形成4Ca2+-CaM复合物→CaM
kinaseⅡ→突触蛋白Ⅰ磷酸化并从突触小泡表面解离→突触蛋白Ⅰ对小泡与前膜融合和释放递质的阻碍作用解除→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并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  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nEPSP+nIPSP(总和)→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轴突始段爆发动作电位,然后传遍整个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