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有()

题目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有()

  • A、全面学习西学
  • B、改革科举制度
  • C、建立近代学制
  • D、倡导女子教育
  • E、提倡职业教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答案:
解析:
早期改良派是19世纪70年代后逐渐 形成的一个思想群体,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治国方略中,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他们都认识到, 改革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他们在文 化教育上的主张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学习西学。早期改良派将近代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推进了一步,认为西学的内容非常 丰富,要求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和领域,深化学 习的层次。马建忠在1884年指出,洋务运动热衷 讲求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者也”。 郑观应之后在《盛世危言?西学》中,将西学分为 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内容包括了西方的自然 科学、工艺(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在一 定程度上,早期改良派对中学和西学关系的思考 已经突破了民族的范围和封闭自固的观念。 (2) 改革科举制度。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和 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阻碍了中国 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第一,中国教育近代化主要 是学习西学,而科举考试重经史,严重阻碍了西 学的传播和课程化。第二,近代教育强调培养多 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人才,而科举考试以选取单 一的政治人才为目的。早期改良派虽猛烈抨击 科举制度,但并未彻底否定,在他们设计近代学 制时还考虑到与科举制度接轨: (3) 建立近代学制。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 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郑現应:郑观应认 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适应近代工商业发 展的人才。他通过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不屑 讲求商贾农工之学,而西方教育是“无事不学,无 人不学”,可谓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 普及化的特征。在此认识基础上,郑观应提出仿 照西方学制,并结合中国按行政区划设学的传统, 分别在京师、省府、州县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三 级学制系统,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学习年限各为 三年,以考试的结果为升学的标准。还建议将各 省、府、县的书院改为学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改 书院为学堂的人。学制中的“小学”已略相当于 中等教育的起始程度,初等教育主要在家塾、公塾 中进行,未纳人正式学制系统,学生通过考试才能 进人“小学”。这种学制设想虽然还显得粗糙,且 明显有和科举挂钩的痕迹,但它反映了早期改良 派要求系统地改革封建教育体制的思想,也远远超出了洋务派教育实践的水平,克服了洋务学堂 孤立、分散和应急性的缺点。 (4)倡导女子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只 对男性开放,与女子无缘。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 观念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最早关注起女性的社 会地位。到甲午战争前夕,他们普遍发出了重视 女子教育的呼声,认为占人口半数的妇女不读书, 不能服务于社会,是“无故自弃其半于无用",同时 还出现了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女教》等集中 讨论女子教育问题、倡导女子教育的专篇文章。

第2题:

早期()在法律思想上,主要是揭露封建黑暗,主张“师夷长技,”进行“更法”。

A改革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改良派别


A

第3题:

19世纪70年代以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其代表人物有

A.王韬

B.薛福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20年代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正确答案: 在国共两党对立的形势下.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阶级巾的改良分子,既不满意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军阀的混战争斗,又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而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他们创办刊物.宣传自己的主张,结成党派,从而反蒋或要求民主、改良社会的活动、形成国共两党之外的势力,称中间势力。1927年到193l午间影响较大的有第三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
第三党即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产生于大革命失败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中。1927年7月初、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声明。声明表示南京已不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执行者,第三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第一,反帝反封建。第三党从经济、政治及社会三个方面考察中国社会,第三党这种把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与反对蒋介石新军阀结合起来的政治主张,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第三党的革命性。第二.进行平民革命和‚建立平民政权‛。第三党认为在中国实现三民土义,主要是进行‚平民革命‛。所谓、平民革命是‚只有民族、民权、民生三种革命性而以社会上义为归宿的革命‛。要达此目的的关建在于‚唤醒民众‛,由平民群众‚自己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的统治,建立平民政权,进行经济的解放‛。这在当时对于动员群众反对封建专制独裁,争取民主权利有着积极的意义。国共产党的认识有错误,因而发表了—些反对共产党、共产国际和工农武装革命的错误言论;其次,他们反对中共用暴力手段改变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幻想经过以50年土地公债收买地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的‚争斗程序‛来实现‚经济制度的转变‛。再次。主张建立‚平民革命军‛,但不提倡动员和武装广大群众。这就注定了第三党中间路线的幻想必然归于破灭。
改组派即中回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1929年至1930年问冈民党内反蒋派中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足国民党内的在野反时派。改组派的上层。除个别反蒋氏主人士外,大多是投机政客、它的下层土要是一批处在彷徨苦闷中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和国民党党员。第一鼓吹改组国民党,号召改治反蒋。第二,反对其他政党和派别,尤其仇恨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第三,否认阶级斗争,主张建立‚农工小市民联合战线‛。
人权派因创办《新月》杂志宣传其主张,故义称‘新月派‛,是20年代木出现的改良上义派别之一,它代表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愿望和意志,活跃于1929至1931年。人权派是由一批留美归国的学者名梳为骨十组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胡适、岁隆基等人。人权派的政治主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反对思想专制,主张言论绝对自由第二,反对党治、人治和个人独裁,主张宪治、法治和人权。第三,‚组织贤能政府,实行专家政治‛。总之,人权派的思想核心是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他们虽然也批评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但是主张用暴力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只要求国民党政权允许他们自由地宣传自己的主张相容纳他们这些专家到政府中做官,从而使中国的政治得到一些改良。但就是这样的主张,也为蒋介石所不容。
乡村建设派,初期也称村治派,由持有乡村建没主张、理论的人和团体构成。‚乡村建设‛思潮从乡村建设运动是由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梁漱溟的村治运动,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和阎锡山的村改建设等汇合而成。在20世纪犯牛代成为全国件的一种思潮和运动。尽管乡建派的上观愿望是善良的,其活动在当时也产生过一定影响,给当地农民带来—些好处。但无论是‚平民教育派‛,还是‚乡村建设派‛。他们都否认中国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否认上地问题是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不赞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试图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改进来复兴农村,使中国走上民族自救的道路。这种‚和平‚改良的思潮麻痹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

第5题:

简述贾谊的早期教育主张。


正确答案: (1)贾谊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太子教育和早期教育。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2)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非常重要,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时期,此时儿童易接受正确思想熏陶。他说,“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3)在胎教方面,贾谊的主张有:第一,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第二,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第三,要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4)在学前教育方面,贾谊认为,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在宫廷中,要聘请“三公”“三少”为太子的专任教师。同时,还要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左右前后皆正人”。此外,在学前教育的内容方面,贾谊列举了广泛的内容,包含了体德智等多方面的要求。

第6题:

将西方近代教育明确概括为“无事不学,无人不学”的早期改良派人物是( )。

A.王韬
B.马建忠
C.容闳
D.郑观应

答案:D
解析:
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并且用“无事不学,无人不学”一语道破近代教育多样化、职业化、普及化的特征的是郑观应。

第7题:

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制度,实行()制度。
君主专制;君主立宪

第8题: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有()

A.全面学习西学

B.改革科举制度

C.建立近代学制

D.倡导女子教育

E.提倡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A, B, C, D

第9题: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教育的最早倡导者是()

  • A、左宗棠
  • B、袁世凯
  • C、早期改良派
  • D、徐继畲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冯桂芬、马建忠、()。


正确答案:郑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