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对古典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贝多芬对古典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莫扎特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的杰出创作,完全确立了古典交响套曲四个乐章的规范形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标准答案:正确

第2题:

()擅长于表现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表现有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斗争生活内容。

  • A、回旋曲式
  • B、套曲曲式
  • C、变奏曲式
  • D、奏鸣曲式

正确答案:D

第3题: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为明亮的快板,2/4拍,()曲式。

A.奏鸣曲式

B.回旋曲式

C.复调音乐曲式


参考答案:A

第4题:

前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发展?


正确答案: 奏鸣曲的发展:
1.C.P.E巴赫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宫廷里任羽管键琴师,因此音乐史上对他有 “柏林巴赫”之称。他的作品里集中体现出与“狂飙运动”精神相连的“情感风格”。在C.P.E巴赫的作品中,古钢琴作品占据重要的位置,共有300多首,还有200首左右的奏鸣曲。他的奏鸣曲不是单乐章的,而通常以三个乐章为结构,头尾的两个乐章已具备奏鸣曲式的外部特征。他增加了奏鸣曲这种体裁的戏剧性因素和抒情幻想的气质。
2.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创作500多首羽管键琴奏鸣曲,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3.意大利的阿尔贝蒂在奏鸣曲中,左手常以一种不断反复的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从属于右手的旋律,整体和声的节奏变化缓慢,被通称为“阿尔贝蒂低音”。
交响曲的发展:
1.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这种在18世纪60年代风行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快-慢-快”三个段落的结构模式为人们所熟悉,后来逐渐脱离歌剧的演出环境,作为单独演奏的管弦乐曲式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
2.萨马尔蒂尼是18世纪早期交响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写过近百首的交响曲。
3.德国、奥地利地区交响曲的发展,主要是以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的作曲家为代表。曼海姆乐派的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音声部的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也被首席小提琴代替。

第5题:

贝多芬把交响音乐发展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写下的名曲之一,在贝多芬众多的交响曲中也称()。

A.第三交响曲
B.第五交响曲
C.第六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

答案:B
解析:
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 1805年末至1808年初。故本题答案选B。

第7题:

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第()交响曲达到了交响乐逻辑发展的顶峰。

  • A、五
  • B、六
  • C、七

正确答案:A

第8题: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为什么曲式()。

A.奏鸣曲式

B.进行曲式

C.圆舞曲


参考答案:A

第9题:

()长于表现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表现有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斗争生活内容。

  • A、回旋曲式
  • B、套曲曲式
  • C、变奏曲式
  • D、奏鸣曲式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奏鸣曲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式是指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所以奏鸣曲不可能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式一般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三个基本部分。


正确答案:错误